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邻邦海归有没有“求职的烦恼”

2016年11月02日 10:55:14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张宝钰

    韩国海归:洋文凭在贬值

    相比泰国海归陈树荣的顺风顺水,韩国80后女孩小朴的求职道路坎坷得多。2003年,她到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念书。谈到来中国留学的原因,小朴告诉记者:“我家有3个小孩,如果都到欧美国家留学,经济压力比较大。听说到中国留学比较便宜,拿奖学金也不难,于是到中国留学。”

    2008年7月底,小朴结束在中国的留学生活回到韩国,在当年10月考入韩国外国语大学翻译大学院读研,学习中韩同声传译。

    小朴有过在中国学习生活的经历,并接受了7年系统正规的汉语教育,但工作并不好找。最终,她选择在首尔做一名自由职业者。

    她对记者说:“在韩国,会中文的人非常多,比如在韩国的中国留学生,曾经在中国生活的朝鲜族人,还有像我一样曾到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整体而言,出国留学的人回韩国找工作都很困难。”

    小朴说,和中国海归的境遇类似,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韩国国际化的程度已经很高,会英语和中文的人特别多。以往,海归回到韩国很吃香,但现在很多人找不到工作,有些人不得不再次远渡重洋,去读博士。

    小朴认为,在韩国,海归的优势越来越不明显。“比如,两个人都是大学本科毕业,都会英语,一个一直在韩国学习,另一个是海归,雇主很可能更青睐拥有本土文凭的人,因为他对韩国的情况更了解……现在,到中国留学的韩国学生留在中国的挺多,因为回来找不到工作,在中国至少可以教韩语”。

    从媒体的报道看,朴小姐的经历并非特例。《日本经济新闻》称,韩国素以高度重视学业著称,但近来年,韩国留学生的数量不断下降,特别是赴美学生人数,已连续4年呈下滑态势。

    韩国国民大学副教授、LG集团前招聘负责人金东进表示,虽然韩国雇主仍看重拥有外国名校学历的应聘者,但对普通海归的需求正在减少。由于性价比降低,如今出国留学已不再是韩国年轻人的热门选择,更多的人倾向于在本土接受教育,尤其是在当前韩国经济低迷、年轻人失业率高的特殊时期。

    日本海归:海外求职是趋势

    两年前,日本90后松山大辅来中国留学,由于母亲是华人,他有一个很普通的中国名字——王迪。今年夏天,他从北京大学毕业后返回东京,辗转在当地一家小公司找到了工作。

    这种情况是王迪没有想到的。他原本计划进入规模较大的企业,但在一次次应聘中他发现,与其竞争的不但有日本本土的毕业生,还有银发一族。王迪感叹道,受经济长期低迷的影响,“日本国内的求职环境越来越不友好,年轻人就业愈发困难。求职风向标也有所变化,因为大企业难进,很多人只得转投规模较小、知名度不高的新公司”。

    “而日本留学生在中国找工作相对容易,我的一些日本同学在北京、上海、无锡等地的日资企业就职。”王迪对《青年参考》记者说,“为了降低成本,日资在华企业会招聘很多中国工人和技术人员。但对于财务、人事、质量监管等重要岗位,高层仍希望由既懂中文又有相关经验的本国人承担。而且日本留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对于中国的社会文化、政治经济制度有一定的了解,又熟悉当地情况,这使得他们比日本国内的人才更有能力获得这些机会,这一特点在日本独资企业中尤为明显。”

    在日本,到海外任职似乎更是潮流所向。日经中文网指出:“如今,日本年轻人开始尝试去海外寻找未来。不管有没有出国经历,在求职时,很多人都会明确表示愿意到海外工作,而且不介意去地图上的任何地方。”

    从日本文部省发布的数据看,目前在华的日本留学生超过两万人,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留学目的地。为了促进本土企业员工的国际化与多样化,安倍政府此前提出了“30万留学生计划”,即到2020年将留学生人数由2008年的14万增加到30万,并为海归营造良好的学习和就业环境。

    王迪目前所在的是一家小型科技创业公司,成立时间短、规模小。他告诉《青年参考》记者,如果能碰到合适的机会,他愿意做大公司里的普通上班族,而不是初创企业里的“元老”。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