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马笑泉新长篇小说《迷城》写县城百态
作家马笑泉新长篇小说《迷城》写县城百态
2017年03月02日 11:08:24 浏览量: 来源:中国搜索 作者:
《迷城》
70后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马笑泉本月携新书《迷城》在北京彼岸书店与读者见面,这部描写湖南县城百态的30万字小说是马笑泉自2012年起用五年时间全力写作的新长篇,一经出版就广受文学评论界称赞。
马笑泉与谢宗玉、田耳、沈念、于怀岸一同被称为“文学湘军五少将”,他1978年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出版有长篇小说《银行档案》、《巫地传说》,小说集《愤怒青年》,诗集《三种向度》,曾获《当代》文学奖等奖项,作品被翻译成英、法等多种文字。
谈及本书的创作初衷时,马笑泉说:“《迷城》这个题材跟我的经历有关,我出生于县城,成长于县城,19岁中专毕业之后分配到县城,在县城里面工作八年之久,我在重要的长篇里把县城作为背景,可能有宿命的东西在里面,也有必然性在里面。”马笑泉看来,县城连接农村和都市,当今中国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冲突缠绕消长融合,它显然最直接地承载了此种变化。而县城的政治生态,又是最直接地体现了此种变化。
写作长篇难在要有复杂的生活经历。马笑泉看来,短篇小说、中篇小说都可以仰仗作者的才气,甚至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纯虚构,但是写长篇小说没有办法,必须跟作家的生活和阅历产生关系。这就是为什么博尔赫斯那么出名的小说家一辈子也写不出长篇的原因,博尔赫斯的生活阅历非常狭隘,他的人生储备没办法支撑起一个长篇。而与他相反的是马尔克斯,他做过记者,对各个阶层的生活都有丰富的接触,才能写成《百年孤独》那样的长篇。
在马笑泉看来,《迷城》这部小说是他五年的一个总结,是一个新的开端,“我写作的时间可能比较早,16岁写诗,21岁发表小说处女作,《迷城》是对我青年实习写作的总结,也是我开始走向中年写作的开端,所以我把速度放慢。中年写作相比青年写作来说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像河流一样,到中端部分会开阔下来,同时会深沉一些,显得开阔和悠长,这可能也是我今后创作要追求的境界。”
十月文艺出版社总编辑韩敬群对这部作品评价:湖南作家,如王跃文,如阎真,如马笑泉,都别具一种写实如生的绝技。看似寻常,却需具特别的定力与耐心。《迷城》中写书法,见字见心,见字见人,从中不难想象马笑泉的深厚书学功底。在这个路径上,笑泉做了很好的示范。
《迷城》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长篇小说,作品以新世纪第一个十年为叙述跨度,以一个具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南方县城为标本,试图从官方和民间两个向度解读基层政治文化,同时呈现传统文化在社会转型时期所表现出的积极作用和自身局限,以家国大业、儿女奇情、翰墨文化、地方风俗等诸种要素融合成了这部极富中国韵味的小说。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2-28作家王蒙:孟子的“浩然之气”实际是文...
- 2017-02-21《像蝴蝶一样自由》:儿童文学的“诗”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