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像蝴蝶一样自由》:儿童文学的“诗”与“哲学”

2017年02月21日 08:58:19 浏览量: 来源:中华读书报 作者:

24080006-1_w_6.jpg

  如果还用类似像诗、像散文、让心理的流水缓缓推进的文体,那么,有一点是可以改变的,就是变复杂为简单。

  陆梅是一个阅读面很广的作家,喜欢诗和童话,热爱西方文学,对作品有辨别力,对文章的好坏相当挑剔。所有这一切,指向一个结果,就是眼高。眼高对写散文有利;对小说创作呢?那就难说,也许利弊互见。有时眼不太高,但文字好,也比较会编故事的作者,小说反而写得顺畅。我读过陆梅不少小说,印象中,总有点“不合于常规”的感觉。她似乎很不甘于人人习见的表达。我知道,她是在寻找,找一条自己的路。

  这一次,读这本《像蝴蝶一样自由》,我发现,她的“越轨”更大胆了,甚至有点“肆无忌惮”。在文体上,仿佛不再需要什么依傍,差不多已是完全的独创。但过去那种磕磕绊绊的感觉竟一点也没有了,读来非常顺畅,能一气读完。虽然是充满幻想和虚拟的故事,却不显空泛,仍有生活的质感和真情。这有点像幻想小说,但以往的幻想小说都依托于故事,它却没有完整的故事,只有心理的流水一般的缓缓推进。这更像诗和散文,但又是真正的小说。

  这本来是散文的题材:写今天的十岁女孩读《安妮日记》后的心境,将她和安妮这两位不同时代女孩的心理作交织碰撞,引发作家复杂的思考和感叹。把这样的构想写成小说,的确是个迷人的尝试。大概女作家更愿意作这种尝试。半个多世纪前,才华横溢的茹志鹃曾经试过,写出了名篇《高高的白杨树》,那也是诗一般的小说,但只是个长长的短篇。现在,陆梅敢于写成一个四五万字的中篇,我想还是因为生活,她有她的非常熟悉的酷爱读书的女儿作原型。虽然与安妮相遇的情节是虚拟的,但女儿老圣恩是实实在在的,女儿的那些细节(包括心理)都是有质感的,女儿与妈妈的往来和对话让我们如见其人。

  把一个有质感的女儿放飞出去,让她与70多年前异国的十三岁少女做朋友,让她们交谈,探讨生死、灵魂、战争及当今世界……这后面的部分,是不是只凭虚构就行了?我以为,还得有生活。再好的虚构,也离不开生活。这里所依凭的是作家本人对安妮及无数屈死的犹太孩子的一腔真情,这情感已在心中燃烧了很久,是它推动了创作中的想象。——情感也是生活的赐予。

  小说中出现了那么多特莱津集中营的犹太孩子的画作,读到这里,我的眼睛湿润了。我在不少中国作家作品中读到过关于这些画的故事,每一次,我都忍不住激动。这仿佛是个神秘的按扭,一触碰,心就再难平静。是的,这些画,和《安妮日记》一样,成为中国读者对二战中的犹太孩子遭遇的最惨痛也最幽深的记忆;同时它们也以文学和艺术的方式,让我们更热爱人生,更懂得人的尊严。

  那位教孩子学画的弗利德,我以为是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艺术教育家。她在战前就有相当影响,而在集中营里,她利用一切机会,向绝望的犹太孩子传授艺术,她把这看成神圣的工作。我曾看过这些孩子的画作的印刷品,它们确确实实是最美的儿童画。它们有平凡或奇特的构图,有动人的色彩,还常有很现代的图案感,当然更有丰富的想象。以弗利德为首的被囚禁在特莱津的艺术家们,向苦难的孩子们成功传授了真正的艺术的灵感、技法和精神。她要求孩子们在每一张作品上郑重地署上自己的名字。在她的心目中,这每一张画,都和达·芬奇的画一样,是神圣的。

  她要用艺术和艺术教育,告诉法西斯:“有一些能力,是邪恶永远无法战胜的。”

  在陆梅的小说中,有很多关于梦和灵魂的探讨。对小读者来说,这也许过于抽象和复杂。但她又一再告诉我们:梦是现实的延伸,灵魂是生存的延伸……那么,说到底,真正的重心,真正的实在,其实还是我们的现实人生。所以,安妮会说,人世中遇到的一切,在异世界也会遇到。安妮的灵魂也遇到危机,在她脆弱、害怕和近乎疯狂的时候,听到的居然是弗利德的声音:“安妮,安妮,不要跑,魔鬼只在你的意念里,你不怕就没有魔鬼……”她慢慢停下来,巷道里漆黑一片,因为这声音,她不再恐惧,“学会在命运中保持尊严的方法,就是记住他人的灾难。”——还是那位伟大的弗利德!

  能拯救灵魂的,还是现实世界的真人。小说所要告诉我们的,不还是要挚爱现实的人生吗?当然,人生会有种种不如意,甚至灾难,甚至无边的黑暗,但我们要努力让它变得更好。

  小说的上篇和中篇,都显得自然、厚实、顺畅;下篇则稍显单薄。我想那是因为作家的女儿还没有长大。也许,现在出版的小说还是一个“未完成”。要等老圣恩长到十五岁,或二十岁时,作家亲见安妮和弗利德的故事如何悄悄影响着她的成长,那时再来重写本书的下篇,或者才算最后完成。

  也许陆梅确是找到了自己的形式,这很值得祝贺。但形式的寻找并非一劳永逸,如果不采用习见的形式而一定要独创,那每一次都将是寻找。这很辛苦,但也有趣。我的建议是,在以后的创作中,如果还用类似像诗、像散文、让心理的流水缓缓推进的文体,那么,有一点是可以改变的,就是变复杂为简单。不是那种缺乏人生质感的简单,而是包含了复杂的简单。这“包含了复杂的简单”的样本之一,是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