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海昏侯刘贺》解读“废帝”人生

2016年12月26日 15:19:54 浏览量: 来源:深圳晚报 作者:李福莹

  《海昏侯刘贺》

  辛德勇 著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6年10月出版

  近年来,最被广泛关注的考古发现非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莫属,它也顺理成章地跻身2015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海昏侯的“知名度”不断升温。墓主人刘贺的传奇经历和墓中出土的精美文物,成为业界关注和坊间谈论的焦点。

  2016年,随着考古成果的不断披露,北京大学历史系辛德勇教授出版了《海昏侯刘贺》一书。辛德勇治秦汉史多年,不仅关注秦汉时期的历史地理问题,也关注此时期的政治史相关问题。2015年,辛德勇出版了《制造汉武帝》,集中论述所谓汉武帝晚年的政治转向问题,引起学界广泛讨论。

  从西汉政治史研究的角度看,《海昏侯刘贺》是辛德勇对《制造汉武帝》的延续,是一部有关海昏侯及其时代的学术研究著作。书中对汉武帝晚年以来的重大历史问题均有涉及,诸如巫蛊之祸、嗣君确立、霍光专擅等;同时,作者针对考古发现的大量随葬财富、“海昏”的释义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独到见解。辛德勇表示,这本书的研究不求翻案,只为求实。

  刘贺为什么会被封为海昏侯?

  海昏侯是汉武帝刘彻的孙辈,所生活的时代距汉武帝时代不远,更准确地说,是汉武帝晚年政治局面的延续。辛德勇认为,研究海昏侯刘贺的人生轨迹,要立足大的时代背景,去观察他身上的各种政治角色——昌邑王、汉废帝、庶人、海昏侯等,才不至于偏颇。

  在书中,辛德勇检读《史记》《汉书》等基本历史文献,带领读者延伸视野,从刘贺的父亲刘髆乃至他的祖父汉武帝刘彻谈起;谈到拥立刘贺登上帝位、同时又废黜他帝位的权臣霍光;还讲述了封授刘贺为海昏侯的他的侄子汉宣帝刘询的故事。他以文献记载的刘贺生平为基础,结合出土文物,通过丰富细节,向读者展示了海昏侯跌宕起伏的一生;同时也总结出,刘贺之登基称帝,立也霍光,废也霍光,并不取决于刘贺本人有多优秀,或是有多昏乱,而霍光的阴谋和伎俩在《汉书》当中也有非常清晰的记载。

  对于“海昏”这个名字,一般认为是不好的称呼,海是晦、黑,昏是昏聩、昏庸。辛德勇表示,这个讲法上完全说得通,但是研究历史问题,他不主张简简单单这么看。通过具体深入的研究,辛德勇认为存在一种可能性,汉宣帝安置刘贺做海昏侯是一种善意的表现,在这之前他是平民、庶民,而且作为囚犯软禁。解禁出来封为诸侯,作为列候比诸侯王低了一个级别,但仍然是那么多人恭迎他的待遇,目的是安抚。

  辛德勇深入阐释,在当时,昏可能是用来表示西南方位的词。古人非常重视冬至,除了现在所谓春节之外,最重要的节日就是冬至,皇帝要在冬至这一天举行告天大典。如果以冬至为标志,就可以看到太阳处于旦和昏的时刻,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南,昏就在西南方向。

  海昏之所以叫海昏,海是西边,昏是天色昏黑的时候,天色昏黑的时候太阳在西边,所以根据太阳的方位确定的海昏就是鄱阳湖的西边。在西汉的北方,离昌邑国不远的地方,有一个县就叫东昏县,昏字很可能是当时地名用的通称。很多地名都会用同样一个词表示某种意义,例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南阳、东阳、襄阳。所以海昏里的“昏”有这种可能,是当时地名的通称。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