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瞳》:每个人心里都居着一个关羽
《异瞳》:每个人心里都居着一个关羽
2016年09月12日 15:00:00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
关羽在我眼里,一直是一个大老实的人物形象,多血质的,有赤子之心,稍微一些愚拙,偏执,憨厚,大义……这得缘于小时候收音机里单田芳老师播讲的《三国演义》。随着成年,还会熏陶变幻出不同的关羽。就是说,关羽会随着我们的年龄、阅历不断地新生,死去,再涅磐……这就是经典的意义,而经典人物一再的书写,一再的幻变,这就是所谓的浪漫主义吧,生生不息,荫泽了一代一代读者。
我一直轻视那种贴着生活书写的创作,根本不是创造,是批量复制和“山寨”,唯独缺乏思想和深度。一个有情怀的小说家要与他身处的时代保持恰当的距离,站得远些,高些,才会看得清,贾平凹有一句话非常精当,他说写作就是拿一只碗在瀑布前接水。现实生活可不就是气势恢宏的瀑布,创作不过是一只碗,面对瀑布强大的冲击力,一个作家他到底能接住多少水?不仅接不住水,还可能有整个人都被裹挟而去的危险。所以,现实是靠不住的,现实必须沉淀,才会清澈。好小说是要靠小说家恰当的后退,才能出得来的。后退是什么?是保持距离,是清醒和沉潜。
在这个利益至上的时代,如果再来谈理想与情怀,显然不合时宜,甚至有招来奚落的尴尬,但,借助关羽,我们就可以谈谈理想以及情怀——自他出生到死后,注定就成了每一个时代的代言人,正义的,热血的,有赤子之心的纯粹的人。
前阵,从图书室接出一本《李白传》,写得牛气轰然,又一次刷新了李白的形象,簇新而生动,简直是颠覆式的写作。把作者名字悄悄记下,上网查他何方神圣。结果,这位李长之先生是民国时期的,他早已不在这个人世,注定无法对话了,叫人怅然。
我所要表达的,就是一种簇新的写作气质,在当代已属罕见了——跳出时代语境去写作的人,得具备何等可贵的品质。因为稀少,所以珍贵。
《异瞳》真是一种区别于当下语境的写作,漫漫地带领阅读者跋涉,直抵丰富与深广。语言平实,没有花腔,有时不免有略略的枯意,正是这点枯意,奠定了小说整体的调子,是人到中年的灰淡荒寒,你能否指责普鲁斯特花四十多个页面写失眠的一夜是枯燥的么?不能吧?骨感与枯意,才是好小说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比如一棵大树,既有枝叶婆娑的凉荫,又有暗哑无光的断桠残梗,这才是一棵大树,一棵有历史骨感的树。树一直站在原地,日日年年,你远远地看,一天天的看,你看不尽书的年轮岁月,树也看不清你的阅历和思想。
在文学的不同样式里,散文写作,最耗作者的心神,到了人生某个阶段,创作力消逝了,就是没有了;诗歌靠的是天赋、天才,后天学不来,神一样来去无踪;唯有小说,靠的是作者的思想以及驾驭语言的能力。散文家、诗人一般都是病质的,唯有小说家具备的要素更多,最关键要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小说创作就是思想与身体的拉锯战。我觉得赵焰有这样的底蕴,他就是这样,以思想和才情抵抗岁月,在时光的高地,不断地拉栓,上膛,开枪。他与面前的世界的关系,就是这样,以身体内的情怀和哲思,进行着抵抗。
小说是汪洋,一个作家只有把自己潜得深,才会走得远。
【书籍信息】
书 名 异瞳-----当关羽遇见貂蝉
出版社:人民东方出版集团
作者 赵焰
内容介绍
本书是一部独特而奇谲的长篇小说,也是一部传统经典滋生出新意,充满文学想象的创新之作。
作者将《三国演义》中关云长 “千里走单骑”的故事重新架构,增添了貂蝉与关羽相伴而行的情节,从人性的角度重新诠释和塑造了其中的人与物。曹操、关羽、貂蝉、糜萍、马弁(周仓)、张飞乃至拟人化的赤兔马、青龙偃月刀、《春秋》等“击鼓传花”般地讲述,既生动有趣、引人入胜,又意蕴丰厚、环环相扣,结尾更是出人意料。
小说除刀光剑影的打斗外,还纠缠着爱恨交加的情仇,充盈着人性的宽阔、幽微和悲悯的哲学内涵,比正史有趣,比戏说庄严。
作者介绍
赵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作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以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致力于徽州地域文化、安徽区域文化以及晚清民初历史的研究;创作形式多样,出版了历史文化散文《第三只眼看徽州》《晚清三部曲》《晚清之后是民国》《在淮河边上讲中国历史》、长篇小说《无常》《异瞳》、中短篇小说《与眼睛蛇同行》、电影随笔《巴黎的忧伤》《蝶影抄》等书籍近30种,担任中央电视台《徽州文化》(20集)《美在黄山》(5集)等多部系列专题片的总撰稿。其思想深邃,文字隽永,意味深长,深受读者的喜爱。有人称写作题材广泛的赵焰为“中国茨威格”。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