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异瞳》:每个人心里都居着一个关羽

2016年09月12日 15:00:00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

  我每隔几年都要翻出《包法利夫人》,重温一下包法利夫人的斑斓,精深,痛苦,广阔……对于法国十九世纪的文学,一直很青睐,也说不清为什么。甚至认为《包法利夫人》比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娜列娜》还要不朽,就像某个晚上读我们中国的《诗经》,即便隔了三千年,还是可以令自己跳出来。福楼拜笔下那些小人物,跟每一个读者的个体都有相似的契合度,尤其在精神上。

  福楼拜当然是靠语言的魅力和魔力取胜的。这好象一句废话,自古文学艺术,哪一样不是胜在语言上?

  最近,我在断断续续读赵焰先生的25万字的长篇小说《异瞳》。确乎一部富于瑰丽想象力的戏拟小说,核心人物正是关羽。说到三国,不能不提三曹父子,他们的四言诗可以说达到了诗歌的顶峰,尤其曹操,他的诗歌成就到底被他的政治形象遮蔽了,不免可惜。而关羽呢?关羽在几千年的中国民间,一直是受人爱戴敬佩的典型形象,这个人物更有他的丰富性、层次感,不仅仅是精深、痛苦、广阔可以概括的。

  戏拟小说,更见一个作家的功力和驾驭语言的功夫。

  好的小说家都是后天训练出来的,赵焰先生在《异瞳》之前的几年里,曾陆续推出过“晚清三部曲”,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也都是历史人物。有了之前创作历史厚重人物的前期准备和铺垫,《异瞳》更显出充沛的底气。小说这个载体更有自由度,说到底,丰沛的想象力才是一部小说的灵魂,语言则是它的枝头花朵。

  二十年前,中国有一个叫李大为的作家同样擅长戏拟题材,到了后来是须兰……可惜他们早已收笔归山了。这种戏拟小说最耗一个作家的才华,烟火一样,用完了,就真的完了。

  许多小说家偏好现实题材,贴着生活写,屡屡平庸之作,国内当下几本著名文学期刊上比比皆是,很少激起人阅读的兴趣。许多作家依靠惯性写作,复制出一部部泛泛之作,维持着虚假的繁华。但愿赵焰先生的这部《异瞳》,以它的透鲜劲和丰富性可以激起一片浪花。

  文学的水域一向博大纵深,我们每一个读者内心都有汪洋一片。

  读《异瞳》,要有耐力。阅读也是挑读者的,并非那么轻快的事情,有时也会给人带来智力上的障碍,并不是一味地赤着脚走在松软的青草地上那么和风徐徐。

  《异瞳》是那种老派的写法,细腻扎实,比喻新颖,人们的内心世界清晰可见。写作就是创造一种秩序,然后把悲剧性的关羽一点点地衬托到你面前。这是一本适合深读和细读的小说,满目皆是场景,满纸比是一场语言的跋涉;尤其人物的内心独白,普鲁斯特一样漫漫漶漶,无比苍茫。这一部小说还是一份渗透,一种幻变,在很多时候,我都分不清谁是关羽,谁是赵焰;谁是貂蝉,谁是赵焰;谁是历史,谁是现实了。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