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胡适书法:潇洒倜傥 文质彬彬

2017年03月22日 16:22:29 浏览量: 来源:宁波日报 作者:方向前

  胡适

  胡适书法(方向前 供图)

  有人曾经问张中行,二十世纪的文人中谁的名气最大?张老说:“那自然是胡(适)。”在徽州的胡适故居,现代著名书画家钱君匋先生书有一联:身行万里半天下,眼高四海空无人。此联其实是胡适当年为钱君匋先生而撰,现在挂在胡适的故居,再来评价胡适的学识和书法,倒也十分妥帖。

  胡适是文人、学者,自然也会书法。尽管胡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书法家,但他的墨宝近几年越来越受到收藏家的喜爱。

  胡适(1891—1962),字适之,现代著名学者,集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等于一身,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校长,后寄居美国,1962年突发心脏病去世。

  作为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中国文化代表人物,书法对胡适来说,只是业余中的业余。胡适与鲁迅、蔡元培、刘半农、徐志摩等一样,都否认自己是书法家,但他们的书法格调极高,功底深厚,内涵丰富,意趣十足,都被列为书中之佳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书法最终靠“文化”来滋养,书法水平的高下全凭“字外功夫”。

  在胡适上世纪30年代所著的《四十自述》中,可以找到一些关于他学习书法的信息。胡适三岁时就跟随父亲习字读书,当时父亲教年轻的母亲在小红纸上习正楷,胡适就在一旁观摩,认读。他在自传中特别提到,9年的家乡教育“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二件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胡适的书法自小就有基础,曾受到过良好的启蒙教育和正规训练。

  细看胡适的书法,你会发现确如他本人所说,只是业余“写写字”而已,并不把书法太当一回事。我们经常可以在其书法作品中看到标点符号,这现在也成了胡适书法作品的特点之一。胡适是新文化运动坚定的推动者和捍卫者,所以其书法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书写内容大多为现代白话文,很少用古诗词或文言文。胡适对推动现代白话文的执着,让人联想到近代另一位重要文化人物李叔同。李叔同出家后抛弃一切艺事,一心用书法来“弘扬佛法”。

  在传统书家眼里,胡适的字也许称不上真正书法,而仅仅是一个旧时文人用毛笔写写字而已。这样的文人学者,在当时实在太多了,如郁达夫、冰心、徐志摩、叶圣陶、陈独秀等等。现在我们对书法有了更宽泛的定义,常常把这些文人的字儿统称为“文人书法”或“学者书法”。

  梁实秋先生在《胡适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讲到:“胡先生不以书法名,但是求他字的人太多,他也喜欢写。”可见,胡适先生当时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其书法作品已广受欢迎。据记载,傅作义将军曾写信给胡适先生,请他为抗日将士公墓撰写碑文。胡适一口答应,用白话文写了千余字的碑文。

  见字如见其人,胡适的书法潇洒倜傥,文质彬彬,有一种君子之风。其书法可见“二王”飘逸、秀美的风神,同时又兼备汉魏风骨,这与他当时受晚清民国“碑学”思想的影响有很大关系。胡适曾写过一句特别有影响的句子:“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这句话恰恰也反映在他的书法艺术上。他在书写过程中,有艺术家丰富的想象,有饱满的创作激情,但落笔时更多地具有哲学家的缜密与理性,因此他那瘦劲而文雅工整的字也跟他的白话文一样,深入浅出,明白如话。

  在艺术市场越来越被关注的今天,胡适书法的存世量不多,所以显得“物以稀为贵”。近十年来,其书法作品的市场价值“青云直上”,从十余年前的二三万元,至现在的几十万元。胡适书法尺幅都较小,内容大多为人们喜爱的浅显易懂的哲理,或是精美流畅的寄情语,有不少是手稿及尺牍。尤其如“大胆的设想,小心的求证”“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待人要在有疑处不疑”等句,深受藏家喜爱。可以预见,胡适作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二十世纪文化史上重要代表人物,他的书法在以后的日子里会更显现其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责任编辑:张东红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