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歌家园,至美瑞安
放歌家园,至美瑞安
2017年01月26日 11:05:42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张磊
鼓词新唱《鼓词与摇滚》
打年糕、写春联、做竹编、雕石刻……1月16日晚,瑞安市项岙文化礼堂小广场张灯结彩,热闹非凡,年味十足,到处人头攒动,好一派喜庆的景象!
伴随着炫动的灯光,在一首嘹亮而熟悉的《五星红旗》的歌声中,“放歌家园,至美瑞安——我们的村晚”的文艺晚会在仙降街道项岙文化礼堂拉开了序幕。舞台上,歌曲、小品、表演唱等精彩节目轮番上演;看台下,村民看得有滋有味、喜笑颜开。
全员出动,百姓舞台齐欢乐
在“村晚“的舞台上,上台表演的不仅有村民最熟悉的人,还有海外留学生。在节目开场,来自温州医科大学的大学生参与了节目演出,他们是“新青年下乡”的大学生代表。据了解,把大学生与文化礼堂结合起来是近几年来温州市响应文化礼堂建设的动作之一。“通过吸引年轻人,帮助文化礼堂拓展新内容。让大学生投身到农村的广阔天地中。目前,我们共有116个文化礼堂与温州医科大学进行结对。”瑞安市委宣传部的薛伟胜告诉记者,现在很多大学生都志愿投身到农村实践当中去。
70岁的岳凤珠每天都去文化礼堂和舞伴们跳舞,这次她和舞伴们带来了欢快活泼的舞蹈《幸福像花儿一样》。舞台上,阿姨们跟着欢快的音乐露出俏皮可爱的样子,十分天真。“跳舞让我感觉越来越年轻,精神也越来越好,”岳凤珠告诉记者。
在瑞安,文化礼堂就是百姓舞台,它不仅仅属于本地村民,而是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欢迎八方宾客的光临,一起共享文化建设的成果!
传统与时尚擦出别样火花
一声鼓词,一声吟唱。
晚会现场,荣获“牡丹奖”的陈春兰老师带来了《高则诚写书吃糠》,古老的韵律,优美的词曲,在不动声色间一张一合,悠远绵长。瑞安鼓词作为流行在温州地区的一个汉族曲艺品种,极具浓厚的地方特色和独有的艺术风格。2006年,该曲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当咚咚脆响的的牛筋琴声碰上轰轰烈烈的摇滚乐是个什么味?鼓词新唱《鼓词与摇滚》节目将全场的气氛带到了高潮。现场的掌声足以说明,当传统与时尚碰撞,视觉与听觉交融,“非遗”文化迸发出了新活力。
“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我们的鼓词可以吸收越来越多新鲜的元素,将鼓词宣扬出去,让更多的人都能了解鼓词,了解了才能传承。”陈老师表示,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永远也不能忘了乡韵和乡愁。
瑞安村晚的策划者和组织者都自觉地把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自己的责任,精彩的非遗项目给村民的文化生活带来别样的色彩。
互动玩花样,科技助力村晚
“互联网+”时代,村民们看村晚的方式越来越多。这次瑞安村晚除了通过“双微平台、电视报纸宣传外,还制作了好友互助集图拼村晚场面,为村晚预热助兴。将传统的演出活动通过新媒体游戏宣传出去,得到了乡民的一致好评。
晚会当天,现场观众1500多人,而微信公众平台图文直播,让近2万多网民参与互动、点赞、评论,直播链接刷爆朋友圈。村晚不仅仅成为礼堂观众的村晚,还成为了无数乡民接触文化,感受年味的村晚。
没有炫丽的舞台,没有大牌的明星,满满的都是精品节目和民间达人的创新创意。瑞安村晚搭乘互联网这辆快车,让远在异国他乡的瑞安游子能感知至美瑞安的无穷魅力。
美丽中国,两美浙江,至美瑞安。2016年,瑞安共举办了50多场不同形式的“我们的村晚”演出。“我们的村晚”在飞云江两岸已成规模,而上演这一场场精彩演出的文化礼堂已然成为农民精神的家园。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1-25新昌:清官祠里送春联
- 2017-01-25丽水市:用好“党建+” 引领新发展
- 2017-01-25建设先进的党内政治文化
- 2017-01-25“总书记为俺家算清了脱贫账”
- 2017-01-24李克强:决不能让农民工背井离乡流汗再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