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个工作日 这个新年逆袭的励志故事你知道吗?
新年首个工作日 这个新年逆袭的励志故事你知道吗?
2017年01月04日 10:10:2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
06
郭威是个向前看的人。他生于904年,和赵弘殷的年龄应该差不多,可能略大一两岁,18岁时,也就是922年,“十三太保”之一的李继韬在潞州招募兵勇,郭威前去投军,比赵弘殷早一年加入李存勖军,但投的是正宗。
923年时,郭威“以通书算补为军吏”,论级别,比赵弘殷还低。但郭威升官就要快多了,到后汉高祖刘知远时,也就是948年,经过26年的亲军生涯后,他已经是侍卫亲军都虞候,成为侍卫亲军的第三把手,不久又当上了枢密使,也就是国防部长,成为数十万大军的最高指挥官;而这时,赵弘殷仍然原地踏步,继续指挥着他的500人。
郭威画像
赵匡胤找到了郭威后,先开始做亲军。等契丹军队退了后,后汉建立,郭威军权到手。可惜的是,又一个向后看的人来了:后汉隐帝。这个人上台后,觉得自己地位不稳,对老臣拼命下手,郭威除了妻侄柴荣外,全家被杀得干干净净。
郭威一怒起兵,后汉隐帝自然只有被杀死的份,他成了后周太祖。
但郭威是个向前看的人,他领兵进了汴梁城后,没血腥报复那些杀他妻子、儿子、女儿的前同事,而是和他们共事,所以他稳稳地坐住了皇位,死后留下好名声。
07
继承郭威皇位的,是郭威的妻侄柴荣。他精明、冷峻、无情、有权谋。经过商,会打仗,是个全能型的选手。只可惜的是,他也是个向后看的人。
他担心两件事:旧将会造反,文官不听话。旧将,就是他姑父当年容忍的那批人;文官首领,是侍奉了连他在内,共四个朝代、十一名皇帝的冯道。对冯道,有褒有贬。褒的人,说他道德品质很好,非常关心老百姓,自己也廉洁;贬他的人,说他没有节操。
柴荣的性格,被冯道看穿了。他和柴荣有过一场争论。
古代士人夜宴图
柴荣刚登基,契丹人又来了。柴荣要亲自领军,冯道劝阻。柴荣说:“昔日唐太宗平定天下,都是亲自出征。”冯道说:“陛下不能和唐太宗相比。”柴荣又说:“汉军乃乌合之众,若遇我军,如泰山压卵。”冯道说:“陛下不是泰山。”
冯道是想劝柴荣不要冒险,先整理好内部,却被看成故意作梗。果然,在迎战敌人时,将领们纷纷退却,幸好柴荣运气好,赵匡胤和他妹夫张永德领着一帮人死战,总算击退了敌人。
在柴荣眼中,这正好证明了旧将的不可靠,文官的颟顸。于是,他回来之后,以此为理由,杀了70多名旧将,又将冯道赶去监修郭威的陵墓。这一下,文臣武将都吓住了。
柴荣指挥军队,攻下了南唐长江以南、淮河以北的土地。和其他向后看的人相比,柴荣运气很好:他死得早。死之前的一桩事,就把他的性格显露无疑:他无意中看到一块“点检当天子”的木牌,就立即卸了这个没什么野心的妹夫的兵权。
难怪赵匡胤建了北宋后,他一点意见也没有,常常到皇宫后苑和赵匡胤畅谈旧事,用巨杯饮酒,一点也不担心,在这样猜忌的妹夫手下,还不如在昔日老部下赵匡胤手下来得快活!
最可依赖的亲人都这么对他这么怕,柴荣如果活得再长一点,他会和其他向后看的人结局不同吗?很难说。
08
柴荣对赵匡胤非常好,这是肯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赵匡胤夺了他儿子的江山,算是白眼狼。
后周建立后,赵匡胤一路高升:20岁出头就拜滑州副指挥,郭威死后,升得更快,原因很简单,柴荣在整顿旧将。空出来位置,自然要有人去填。
自带流量的赵匡胤于是经常莫名其妙地升官,跟着柴荣北伐,稍微冲锋一次,手臂上中了一箭,就拜殿前都虞候,领严州刺史;跟着柴荣征南唐,也就只领军两千,却莫名其妙地“拜殿前都指挥使,寻拜定国军节度使”。
他爸爸赵弘殷也开始莫名其妙地升官,953年一年,就升了一次:先任铁骑第一军都指挥使,再升右厢都指挥,遥领岳州防御使,官还没儿子做得大。
这还不够,接下来,赵匡胤全家经历了一连串眼花缭乱的变化:他娶了一个已经去世的节度使的女儿,终于摆脱了小军官儿子的身份;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和柴荣做了连襟。
柴荣其实也很无奈:清理冯道和旧将们,他还能找谁?只能找赵匡胤和他的那帮小兄弟们。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柴荣根本就是自家王朝的掘墓人,谁让他有个向后看的性格呢?
有这么一个上司,赵匡胤只要表现出忠诚就可以了,反正一连串的好运,会稀里糊涂地降临到他的头上。
如果柴荣活得更长一点,赵匡胤的结局未必好。因为岳飞的早年经历和他类似,但问题是赵构活得很长。
09
这是公元960年的正月初二。还没满33周岁的赵匡胤率领大军,出了后周首都汴梁城。当天晚上,整个军营骚动起来,到了第二天凌晨,一群士兵手里拿着黄袍,披在据说醉了一宿的赵匡胤身上。
这就是“陈桥兵变”,兵变之后,部队立即回头,涌入汴梁城。这次回到汴梁城,意味着后周灭亡,北宋建立,赵匡胤成了宋太祖。
从陈桥兵变那天起,赵匡胤就表现出明显的“向前看”气质:出兵之前,就下令要保护柴荣的亲属,这和以前好多朝代的建立者,恨不得暗示、驱使手下斩草除根很不一样。
兵变后,赵匡胤在皇宫见宫妃抱着一个婴儿,知道是柴荣的儿子。当时,一帮大臣,包括柴荣的宰相范质,都说要除去。赵匡胤却说:“我接人之位,再要杀人之子,我不忍心。”让手下大将潘美抚养这个婴儿。以后也没再问起,潘美也一直没提。这婴儿名叫潘惟吉,长大后当了宋朝的刺史。
陈桥兵变
他请群臣吃饭时,翰林学士王著喝醉了酒,思念故主,当众骂他。赵匡胤只叫人将他扶出去休息,王著不肯出去,当众大哭。第二天,“忠心耿耿”的酒席参与者上奏,说要严惩王著,赵匡胤说:“我熟悉他的脾气,他哭哭故主,不会出什么大问题,由他去吧。”
这样子,还有人不服。赵匡胤出宫时,突然飞来一支冷箭,射中黄龙旗。禁卫军都大惊失色,赵匡胤却拍着胸膛说:“谢谢他教我箭法。”不准禁卫去搜捕射箭者,以后就没人来刺杀他了。
因为这个向前看的性格,所有人才放下心来。柴荣的妹夫张永德才敢在和他大杯喝酒时,心安理得地听赵匡胤喊他“驸马”,不担心这是一种试探。大将们才敢因为他酒席一番话,就放下兵权。要是换了柴荣,谁敢信呢?
10
因为赵匡胤的这种性格,他忘恩负义的举动,才被后人忘记、忽略。相反,不断有人为他制造种种光环,却不是为了拍他后人的马屁。
整个宋朝,都不断有这种“自带干粮”的人。首先有人考证出:赵匡胤是汉代名将赵广汉的直系后裔,赵广汉是甘肃天水人,于是弄到后来,宋朝也被称作“天水朝”。
苏轼的兄弟苏辙,为人清正,也毫无报酬地忙着给赵家找个显赫的祖先,在《栾城集》中,他把“红线”连到了伯益,吹嘘说:“国朝世系,实自伯益”,还说:“天之报益,其在我朝乎!”
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开创的是个文质彬彬的新朝代。
更狠的还有一个叫吴处厚的文人,把赵宋皇室上推至春秋末晋国著名的“赵氏孤儿”赵武,自带干粮地要求朝廷接受。于是,保护过“赵氏孤儿”的程婴和公孙杵臼也顺带着沾了光,二人一千多年后被封为成信侯和忠智侯,在绛州还有了自己的庙。
还有两类人,也忙着编造神话:一类人是说评书的,也就是现在的小说家,他们说,赵匡胤是因为砸了后汉隐帝的后宫,因此被通缉,被迫出逃,也因此诞生了明朝冯梦龙书中的《赵千里送京娘》,这个故事千古传唱,但后汉隐帝即位,在一年以后。
另一类人,是武术家。直到现在,还有一个叫作“太祖门”的武术门派,他们说,赵匡胤早就身怀绝技,虽然年纪轻轻,早就成了武林高手,后来“不小心”才当了皇帝。直到现在,中国武术还有两项绝技和赵匡胤有关:一个叫“太祖长拳”;还有一个则是双节棍,据说棍法是他发明的。
是纠缠于旧事,却忘记了明天,还是抛开旧事,用更广阔的胸怀展望明天呢?在新年之际,想想这段发生在两个新年的历史,也许会对人生有更多启发。毕竟,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端!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21《白牙》作者扎迪:黑人需要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