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首个工作日 这个新年逆袭的励志故事你知道吗?
新年首个工作日 这个新年逆袭的励志故事你知道吗?
2017年01月04日 10:10:2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
契丹人画像
说到新年,我倒想到一个人:赵匡胤。他的人生,就和两个新年连在一起:947年新年之前,他满怀惆怅,离开汴梁城;13年后,960年新年,他回到汴梁,只是身披黄袍,后面跟着十余万将士。
开国皇帝,在33岁之前创建一个朝代的,就他一个。为什么赵匡胤能成功,今天就让我们来聊一聊赵匡胤的人生轨迹。
01
946年,新年快到的时候,19岁的赵匡胤却不得不离开了汴梁城,丢下了刚刚成婚不久的妻子贺氏,因为契丹军队已离汴梁城不远了。
这事是后晋皇帝石重贵引起的。他是个有理想、有抱负、有魄力的年轻人,只是他有个缺点:做事喜欢向后看。
石重贵的叔叔,是大名鼎鼎的石敬瑭。石敬瑭众所周知的“事迹”有两桩:一是割让幽云十六州,二是称年龄比自己小的契丹皇帝耶律德光为父,他成了“儿皇帝”。
这是石重贵的心事,自从继承了皇位,就念念不忘“儿皇帝”这个屈辱的事。所以他不等自己军队是否准备好,就贸然决定和契丹人翻脸,结果是在赵匡胤离家之后不久,在公元947年的正月初一,石重贵在汴梁城向契丹军队投降。
在投降之前,石重贵终于醒悟过来,总算做了件向前看的事:他拿出一个号称传国玉玺,也就是历史上著名和氏璧的玺。耶律德光识破了,因为在11年前,后唐末帝李从珂就抱着传国玉玺,自焚而死。
但耶律德光并不生气,因为献出号称传国玉玺的一块玉,是一种很好的表示臣服的姿态。所以此后,石重贵受到了一定的优待。很久以来,很多历史学家在争论:为什么耶律德光会放过石重贵?我看来,这不需要争论。聪明人的事,是不见得聪明的历史学家所能了解的么?
不管怎么说,石重贵这个很有希望的明君人选,就这么pass掉了。
02
赵匡胤出城之前,他的目标早就选定:他父亲赵弘殷的“老”同事王彦超。之所以我在“老”字上面加个引号,是因为王彦超年龄并不大,只比赵匡胤大13岁。
王彦超和浙江很有缘,因为现在金华一带,有他的数万子孙。他们之所以在金华,就和赵匡胤这场投军有关。
王彦超岁数不大,资历很老:后唐同光三年(925年),王彦超12岁就追随魏王李继岌,征讨前蜀,这时候“军龄”已经22年了。职务也很高:复州防御使,管一州军事。
贵家公子骑马持弓
这次投军不成功:王彦超没理赵匡胤,给了他十贯钱,就把他打发走了。
N多年后,赵匡胤当了皇帝,王彦超一直为这件事忧心忡忡,喝酒时,终于听到那个让他神经一直高度紧张的问题。喝高了的赵匡胤忽然问:当年我到复州投奔你,你为什么不接纳?王彦超立即下台阶,冲着他磕头,说道:“浅水岂能藏神龙耶,当日陛下不留滞于小郡,实乃天意也!”
靠着一张嘴巴,混过去之后。王彦超心惊胆战,叫儿子赶紧到义乌一带寻觅安家的地方,离汴梁城越远越好。留在朝中的他,不断要求退休。
人的特点,就是常常喜欢按照自己的性格,来猜测别人的下一步行动。其实,王彦超如果更了解赵匡胤,就不至于这么紧张。
所以,王彦超虽然起步很高,却只能吓得找藏身地。
03
王彦超为什么不接纳赵匡胤?要从另一对截然不同的父子说起。
大约140年前,当时还在唐朝,山西北部来了一群蓬头垢面的沙陀人。这些人原本是西突厥的部属,后来投降了唐朝,成为雇佣军。那时候已是唐朝中期,唐朝皇帝害怕他们和草原上的部落勾结,就将他们迁往更内地一点。
这支部落很快迎来了好机会,唐末的藩镇割据、黄巢起义等等一系列烂事冒出来。随着为朝廷出力,沙陀人的首领地位越来越高,到李克用(原姓朱邪)时,已经被封为晋王。李克用也是个容易忘记旧事的人,沙陀族人并不多,他父亲、祖父都是从自己族人中选人。但李克用却不,他用了一种特别的方式:认干亲。
沙陀人行猎
李克用收了一大堆干儿子,光有记载的就有义子有15个,加上他8个儿子,其中比较优秀的有13个人,号称“十三太保”。李克用对他们一视同仁,不但没有民族之分,更没有血缘之分。
凝聚别人的心,在竞争中赢得胜利,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斗争中的一大特点。三国时,用的是保荐别人,刘备和关羽、张飞之间就是这种关系,他们的关系,没有三国演义中讲的那么江湖。当这种关系无法凝聚人心时,“认干亲”就成了一种新的办法;黄埔军校时,用的是“拜门生”,明清就有,手法太老,毫无新意,所以凝聚力不强。
李克用就靠着“认干亲”,一次次在失败中站起来,等到他儿子李存勖时,终于灭了后梁。但这种办法有个坏毛病:小圈圈,排外。
可惜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和他父亲不同,是个向后看的人,灭后梁之前,还能维持父亲的政策,成功之后,就伪装成“戏迷”,背地里却想着算计那些干兄弟,结果弄得土崩瓦解,自己兵败身死。
04
后唐庄宗这一死,拖累了赵匡胤的爸爸。
赵弘殷据说是官宦人家出生,但只是据说。他的性格有点像黄土高坡的农民,老实本分憨厚,埋头做事,优点是不向后看,缺点是也不向前看。
他年轻时讨过饭。在讨饭途中,被一个小地主看中了,倒插门做了人家的上门女婿。这户人家姓杜,赵匡胤的妈妈就是他们家的大女儿,不知怎么回事,传说中她却叫杜四娘子。
但他身板好,马骑得很好。娶妻没多久,就投军去了,只可惜投错了地方,投的是成德节度使王镕。当时王镕和李存勖结盟,不断派兵支援李存勖和后梁作战。
古代骑兵冲锋陷阵
赵殷弘带了五百骑兵,到黄河边去支援后唐庄宗。结果小伙子英武的样子,一下子被李存勖看中,被留在了身边,“入典禁军”,从地方部队,一下子进入了“中央军”。
要是后唐庄宗活得长一点,赵弘殷说不定还有前途。可惜的是,没多久,李存勖就死了。
他的新老同事们一个个爬了上去,做节度使、防御使的一大把。他老人家始终原地踏步,搞了二十多年,儿子都大了,始终指挥他那500人。升官要等赵匡胤出走之后五六年,那一年他在汉中打仗时,眼上中了好几箭,成了独眼龙,死战不退,大败敌人,才升了一级。
赵弘殷这种小军官的儿子,王彦超怎么看得上眼?给赵匡胤十贯钱,已经够好的了。
幸好,赵弘殷也不向后看,《东都事略▪帝系一》说他“自同光至开运,逾二十年不迁,而宣祖亦未尝介意”。
所以,他还有机会。这个机会是他儿子赵匡胤带来的。
05
赵匡胤生来就是向前看的人,他的性格很像电影《天下无双》的里的那句台词:“原来尘世间有很多烦恼是很容易解决的,有些事只要你肯反过来看,你会有另外一番光景。”
当时,朝廷禁军家属全集中在一起,他是军营里长大的。孩子时就一起玩,所以他父亲不是圈内人,他却是那个从李克用时就建立、之后不断变身的军事集团的一员。
他儿时的玩伴,后来全是宋朝的开国功臣。《宋史》就记载,大将韩令坤和赵匡胤还是孩子时,就在一间破房子里赌博,听见门外有雀儿在叫,两人抢着出去抓鸟,不想刚一出门,房子突然坍塌。
古代将军出行
此外还有大将王审琦;另一位大将慕容延钊比赵匡胤要大十几岁,也是在军营内长大,相互之间很是熟悉,极有可能是他们中的“孩子王”,可惜后来手没赵匡胤快,没当成皇帝,他死的时候,赵匡胤痛哭流涕;大将高怀德,也是赵匡胤的妹夫,同样也是“军二代”,他父亲名叫高行周,是当时的名将。
用现在的互联网术语来讲,赵匡胤是“自带流量”的。只可惜,王彦超这个向后看的人,看不起他,赵匡胤接着又去找了一家,“潜在价值”还是没被发现。
穷途末路之时,有个人发现了他的价值。这人叫郭威。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21《白牙》作者扎迪:黑人需要身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