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景德镇的陶瓷故事

2016年12月26日 15:20:26 浏览量: 来源:人民网 作者:陆培法

  东郊学堂为博物馆注入新内容

  景德镇陶瓷蜚声中外始于宋代,位于景德镇东郊的进坑是宋代最优质的瓷石出产地。时隔千年,景德镇民办非盈利机构东郊学堂挑起了保护和传承进坑历史文化遗产的重担,向世人讲述景德镇宋代陶瓷故事。“没有优质的瓷石,景德镇不可能烧造出精美的青白瓷。”东郊学堂创始人黄薇说,进坑作为最优质瓷石的出产地,是毋庸置疑的“瓷都摇篮”。

  记者看到,进坑还完整地保存着景德镇宋代制瓷业的原始风貌。以黄薇为执行负责人的考古调查发现,进坑拥有古矿坑5个、古窑址15个、古水碓16个以及6公里长的千年瓷石古道。“这些窑业遗址,完整地揭示了从原料开采、加工、运输到制作烧成的古陶瓷生产过程。”她说。

  2014年6月,古陶瓷学者、“80后”夫妇黄清华、黄薇创办东郊学堂,其地址就位于进坑村村头。在考古调查的同时,黄清华、黄薇发动当地百姓对古矿坑、古水碓、古窑址和瓷石古道进行保护,并设立进坑村史馆,开发了宋代制瓷风情游览路线,向世人再现宋代时期景德镇的制瓷场景。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长赵纲向记者透露,在今天的景德镇市域内,至今仍保存着大量完整、系统的历代瓷业遗产——原料产地、作坊窑房、道路码头、商铺民居、窑砖里弄,这些文化遗址遗迹浸润了景德镇的生活方式、传统制瓷技艺和人文禀赋。据最新统计,全市目前有52处151个著名窑址,这些著名窑址代表了从唐代至民国年间的陶瓷文脉,成为该市留住城市记忆、留住美丽乡愁的重要载体。

  全市现存的1000余处不可移动文物,绝大多数与陶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如窑房、作坊、码头、民居、瓷行、树行、寺庙、戏台、教堂、古井等;老城区地下60%都是历代窑业堆积物。位于珠山中路一侧的御窑厂,为明、清两代御用瓷器的专门制造场所,地底下埋藏着数量繁多的“瓷片”,被视作不可多得的珍宝。现在,这里是御窑遗址保护的核心区域。

  从2002年开始,景德镇市正式启动御窑遗址保护工作。10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成果:编制完成《御窑厂遗址保护规划》,并由江西省政府公布实施;入选第六批古遗址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入选国家重点大遗址、全国25处大遗址重点保护展示工程和全国10处大遗址保护展示示范园区;入选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相继完成“御窑遗址陶瓷历史文化旅游”“御窑遗址保护设施建设”“御窑遗址保护与研究建设”等项目。

  近年来,景德镇市还清理和修复了御窑厂内中轴线和古井、御窑厂大门、龙珠阁、南北麓窑炉作坊遗迹保护房、佑陶灵祠等;清理和修复周边遗存的徐家窑、刘家窑、黄鹤大窑以及老罗汉肚部分窑房、窑炉、作坊,抢救性修缮彭家上弄、斗富弄、方家弄部分民居、瓷行、会馆等风貌建筑和历史建筑,抢救保护复原龙缸弄老街区建筑立面,修复迎祥弄6号老宅主体等。

  与此同时,景德镇市先后对湖田古窑址、浮梁古县衙、三闾庙历史文化街区等遗产进行了保护;加大对老窑址、老街区、老厂区的保护力度,着力恢复一批老寺庙、古店铺、古码头、古里弄、古会馆和古戏台。

  赵纲说,未来的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前景会更诱人。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