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钱的中国动画电影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不差钱的中国动画电影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2016年12月07日 08:20:28 浏览量: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李君娜
在大上海电影院,进入影院的通道前,热门电影海报依次排列。 蒋迪雯 摄
在日本动画电影史上打破宫崎骏专属“百亿日元票房”神话的动画影片《你的名字。》,本月2日起在中国内地上映。上映4天,该片已在中国轻松拿下逾3亿元票房,让业界再次把目光聚焦在前景大好的动画电影上。
今年,中国电影市场整体增速放缓,动画电影的票房却逆势上扬。据统计,截至目前,今年在中国上映的动画电影总票房已达60.1亿元,比2015年全年的45亿元增加15.1亿元,在今年电影市场占比达15.03%。今年最后一个月,随着《海洋奇缘》《你的名字。》等多部颇具票房潜力的动画作品陆续上映,业内预测,年度动画电影票房总值有望达65亿元。
不仅如此,今年的电影市场还两次刷新动画电影票房纪录:先是《功夫熊猫3》以10亿元票房改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在去年创下的中国动画电影历史最高票房纪录。随后,《疯狂动物城》又将这一成绩拉升至15.3亿元。然而,可观的票房背后,是国产动画的哑火。今年拉高票房、创造奇迹的,几乎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这不免令人唏嘘。
11月初,由中日两国动漫界跨国合作的“中日动漫创新俱乐部”在东京成立,出资100亿日元设立“中日动漫基金”,试图借力日漫产业优势、弘扬中国美术底蕴,打造独创新颖的“中式动漫”。一时间,争议四起:中国动漫怎么啦?真的需要外援才能获得拯救吗?“中日混血”动漫能说好中国故事吗?在市场、资金、技术都已完备的前提下,国产原创动画如何崛起?
曾有过辉煌的“美术片时期”
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父”、阿童木形象的创造者手冢治虫曾说,自己是在少年时看了万氏兄弟的 《铁扇公主》,才弃医走上动漫创作之路。
中国动画电影的起步并不晚。1941年,万氏兄弟摄制完成《铁扇公主》,这是中国也是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那时距世界电影史上第一部动画电影《白雪公主》的诞生仅过去四年。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父”、阿童木形象的创造者手冢治虫曾说,自己是在少年时看了万氏兄弟的 《铁扇公主》,才放弃医学专业走上动漫创作的道路,足见当时中国动画电影的影响之大。
1954年,万籁鸣和万古蟾从香港回到上海,加入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当时美术片组的人员已由最初的18人增加到200人,开始筹备第一部彩色动画片《骄傲的将军》。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简称“美影厂”)正式成立,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美影厂一直是全国唯一一家美术片制片厂。
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了堪称辉煌的“美术片时期”。“美影厂成立时,汇聚了几支主要的动画力量,包括东北电影制片厂的人才、上海本土专门从事动画的人员,以及辗转在香港学习动漫的人员和全国各地毕业的高材生。”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厂长钱建平说,当时美影厂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动画人才,迎来此后30多年的中国动画繁荣。
1961年,120分钟动画长片《大闹天宫》上集上映,好评如潮。三年后,下集上映。《大闹天宫》全由手工绘画而成,单“孙悟空任弼马温在天庭遛马”那段,“美猴王之父”严定宪就画了500多张。据统计,《大闹天宫》先后向44个国家和地区输出与放映,并多次获奖。2012年,《大闹天宫》制成3D版后,依然受到国内和国际市场追捧。
上世纪80年代前后,诞生了《哪吒闹海》《天书奇谭》《山水情》等风格各异的动画电影,《九色鹿》《三个和尚》《雪孩子》等艺术短片,以及《黑猫警长》《阿凡提的故事》《葫芦兄弟》等至今耳熟能详的系列动画短片。“虽然当时中国动画公司只有美影厂一家,但内部形成友善的竞争。那时,美影厂动画短片很发达,大家从一个创意开始探索动画片的表达风格,成熟后,再慢慢发展成长片,这也是人才培养的一种方式。”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大量日本、美国动漫进入中国市场,对国产动画造成巨大冲击。“原来动画制作有国家支持,而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原先的格局打破了,出现了非常大的断层。”钱建平说,在市场化背景下,一方面原先的动画人才离开美影厂南下深圳,帮美国和日本的动画做代工,造成人才流失;另一方面,电视兴起后,美影厂由于资金缺乏,未能及时占领电视台的动画栏目资源,从人才和制作两方面都发生脱节。
国产动画的衰弱与本世纪初期中国电影市场的低迷不无关系。“当时不少电影院出租给卖毛衣的了,更不要说去看动画电影了。现在,电影院越来越多,银幕数量不断增加,动画电影市场得到迅速发展。”钱建平说。2015年,中国电影票房达440亿元,动画电影市场票房为44.6亿元,占国内票房比重约11.1%。其中,国产动画电影票房达20.58亿元,占46.1%。去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近10亿元票房给国产动画电影打了一剂强心针,而今年的《大鱼海棠》也堪称“现象级”。不过,钱建平觉得,中国动画片虽然有了一些新现象,但还远远没有形成规模。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05京华时报:《红楼梦》拍电影会是块烫手山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