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人跨界,打造不一样的“海昏侯”
媒体人跨界,打造不一样的“海昏侯”
2016年11月18日 11:04:21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胡笛 江晨
一上来就选了高难度动作
剧照
《海昏侯》把演出剧场改造成了一个独特的戏剧空间,四面台的设置给观众带来浸入式的观赏体验。在场的观众不仅仅是观众,也成为演出的一部分,参与者在观众与演出者两个角身份间自如转换,产生一种剧场“虚拟现实”的体验感。
熟知戏剧舞台艺术的人都知道,四面台的舞台布置对舞台剧质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因为演员以及舞台上的各方面细节都全方位曝露在观众面前,而四面台所需的演员与观众之间的互动,也需要演员极强的控场能力。
“相当于我们一上来就选了一个高难度动作,怎么把我提出来的艺术理念落地,考验着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导演王熙旸说。
“舞台形式其实开始设想了很多,包括最后的四面台结构。从构想到落地,这个过程是很艰难的。这是漫长的取舍和雕琢的结果。”制片人叶恒珊也是行业新人,她没想到自己第一次操办舞台剧就是以制作人的身份。
“有的时候我自己都放弃了,但是制片人和其他的小伙伴却从没放弃过。”回顾整个过程,王熙旸由衷感慨。
小伙伴们在江西海昏侯墓实地考察看到的“雁鱼灯、铜火锅、马蹄金、齐《论语》”这四件重要的出土文物也“出现”在剧中,成为串联故事的重要线索。
“这些符号的选取很重要,它成为串联起故事的珍珠。我们也一直在扩大物品的内延以及它被赋予的感情。”叶恒珊说。“采风对剧本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有人说,《海昏侯》用最“穷”的剧组演了最“土豪”刘贺。
演员只有四人,除了三位主演,剩下一位演员分饰六角。
然而,极简的舞台和道具,反而给了演员更大的发挥空间。演员们则通过富有张力的肢体语言,突破有声语言的边界,传达更为复杂、更具想象力的故事内核。
“从两场首演来看其实反响应该说是很好的。一个是年龄层分布较广,但大家都能进入到故事情景去。第二个是作为一个喜剧它完成了自己的初衷,剧本中埋下的包袱都基本抖响,笑声频率比较密集,但与此同时,观众也对于刘贺与太后的情感线也能够感受到那种‘爱而不能’的压制,觉得很唏嘘感慨;第三,舞美和音乐效果都很好,给现场氛围渲染起到了很大的帮助;第四就是不少业内人士的评价很好。比如香港导演黄劲辉就说,这样演绎历史的办法是很先锋很有趣的。”张玲玲告诉记者。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