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富阳富春山馆引来一流建筑师、一流故宫展

山水立馆 文化坐标

2016年10月28日 09:23:45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月红 童笑男 刘杨

  一种自信

  用工匠精神造一片山水

  展厅入口处,纪录片《用手舞蹈》持续默映。它讲述山馆的建造过程,一双双技巧高超的手,将鹅卵石敲出深浅不一的剖面,砌成错落有致的墙面,建起流线起伏的建筑造型。

  有意为之的设计,表达了一个主题:匠心。

  匠心,是富阳建造山馆的初心。

  山馆提上日程之初,富阳上下就形成了一个共识:既要表达山水地域的传统文化,又必须有当代元素。

  匠心,亦是王澍重建文化记忆的雄心。

  承接之初,王澍立下规矩:一是拿出一个村,同时建造山馆和进行新农居改造;二是建筑师必须有完整的设计决定权;三是允许建筑师全程跟踪施工,并按照建筑师的要求随时进行修改。

  规矩如此苛刻,却是王澍的匠心:把一张传世的山水长卷,做成一个“自带远山”的房子。

  这种匠心,首先意味着对创新的挑战。

  在6米多长卷上画山水,不易;在4.5万平方米土地上造山水,尤难。为此,王澍反复研究《富春山居图》,从据传黄公望所作“山水诀”中寻找灵感,获得“近山、次山、远山”的设计理念,在富阳区委常委会上获得一次性通过。

  这种匠心,是对传统的传承。

  他们就地取材,从洞桥、万市两个乡镇拉来杭灰石,从当地40万亩竹林运来毛竹,从周边取来夯土样本,从周边缸厂收来边角料;他们寻找自然材料与现代技术共存的机会,所有墙体在混凝土浇筑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瓦爿”砌筑技术,让这种错落有致的“瓦爿墙”再次出现在当代建筑中。

  这种匠心,也是对手作精神的尊重。

  王澍将工人们视为“哲匠”,请乐队进工地为他们开音乐会,鼓励他们将奇思妙想筑进墙,带领他们照着天空的晚霞做屋顶。

  这种匠心,更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

  在开馆论坛上,王澍向所有人发出一个邀约:50年后,来山馆看它最美丽的模样。这是王澍为山馆留下的“伏笔”,唯有山水四季的浸润,建筑才能在岁月中成长。这也是这座建筑所追求的匠心之巅:山即馆,馆即山。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