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富阳富春山馆引来一流建筑师、一流故宫展

山水立馆 文化坐标

2016年10月28日 09:23:45 浏览量: 来源:浙江日报 作者:李月红 童笑男 刘杨

  一种自觉

  江还在、山还在,山居何在

  富春江畔,“长卷”再起。

  这长卷,是一幅画——《九峰雪霁图》。故宫博物院举办的一场名为“公望富春——名画回故乡特展”上,这幅出自元代画家黄公望笔下、描绘富春江两岸山水雪景的名画,六百年后首次回到故乡。

  这长卷,是一座建筑——富春山馆。以据传黄公望所作“山水诀”为设计灵感,以“传世之作”为努力方向,王澍带领他的团队历时5年建起一座“在山水之间有着谦逊态度的”现代建筑。

  两幅“长卷”,一种敬意:向这片山水致敬。

  “富阳对文化的自觉让我们感动。”9月23日,在富春山馆开馆仪式上,故宫博物院常务副院长王亚民和王澍说出了同样的一句话,揭开了人们好奇的谜底:一个区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缘何引来了最优秀的建筑师、最好的文博机构?

  这种自觉,是有土壤的。

  富阳,山水之境。回望历史,富春江畔走出了孙权、郁达夫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名人。六百年前,黄公望晚年结庐在此,创作出中国山水画的扛鼎之作《富春山居图》。山水画,从这里走出新气象;造纸业,在这里传承了千年。

  这种自觉,是有敬畏的。

  一幅画,牵动着一方百姓。历尽数度颠沛流离,《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三百年来未团圆。艺术不能割裂,文脉不能断流。作为画作原创地,多年来,富阳四处奔走为“山水合璧”努力。与此同时,建一座美术馆也被提上日程,等待画作终有一日回故乡开展。

  这种自觉,是有渴求的。

  作为“中国书法之乡”,富阳却没有一座像样的文化场馆,书画爱好者们的作品交流常常囿于当地影剧院内展陈。

  “让富阳人、杭州人在家门口就有一座世界顶级的美术馆、博物馆和档案馆!”2012年,富阳提出“文化强市”目标,围绕山水资源,实施“九大核心工程”。首先被提上日程的,就是建设“三馆”,完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经过多次调研,以“最好的、最方便百姓进出的、能发挥最大效应的”为选址标准,最终,富阳在富春江畔划出一块枕山面水的69亩土地。

  这种自觉,是有传承的。

  一流的地块,需要一流的建筑。为了请动国际知名建筑师王澍来设计,富阳派人三赴北京诚挚邀请,在富春江畔彻夜长谈,“富春江还在,江两岸的山还在,山居何在”。这样的自觉,最终打动了王澍。

  一流的建筑,需要一流的展览。富阳向故宫提出借展请求。历经一年努力,30幅名画走进这个区级文化设施开展。

  “文化自觉,不是一句口号,它在富阳人民的一言一行中,在这座馆的一砖一瓦中。”富阳区委书记姜军认为,作为富阳区首个“文化地标”,一切的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都为着铺就这座馆——这方百姓更美好的精神坐标。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