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国科幻片离《西部世界》有多远?

2016年10月25日 15:52:44 浏览量: 来源:新京报 作者:

  看点

  仿生人与人类的天然矛盾

  潜在的进化可能,为仿生人的反叛奠定了基础

  如同所有的科幻片一样,仿生人的自我意识觉醒成为片中矛盾冲突之重,当设计者们对所谓完美的追求越来越趋近于真实的人类自身之时,当一个以服务人类为初衷的娱乐产业贪恋于自己造物主的身份,这时,“梦幻曲”(片中游戏设计者引入的新机制)的出现就成为了仿生人们潜在的无限进化可能,这种进化为仿生人的反叛奠定了基础,也就此引入了双重伦理悖论——人类制造出仿生人用于完成道德准则之下的服务,是为其一;当仿生人未来背叛时,不得不动用对人类自身不会实施的暴力手段,是为其二。

  可以说,这种伦理上的悖论是天然存在的,在某个瞬间,这群人工智能生命脑袋偶尔划过的对于宇宙终极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追问与游戏设计者们的自以为是背道而驰,无论他们给各个人物设定了多少背景、动机,就好像编剧写人物小传一般,仿真人对于他们所存在的现实本质的思考,是人类所恐惧的。“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谶语被放在了人类发明物与人类自身,显得十分具有反讽意味。

  对比

  差距在于整个产业的构建

  过度依赖资本的影视界掣肘着中国科幻片

  虽然这部剧制作精良,叙事方式也还算新颖,然而从设定来看并无新意,所谓的科幻卖点也不过是老生常谈。但是为什么美国拍这样一部剧就备受追捧,而中国科幻片却出现了类型层面上的缺失?接连两座雨果奖杯似乎在向中国科幻界预示着未来前景的不可限量,《西部世界》所描绘的世界观,中国的《三体》和《北京折叠》里更精彩,然而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看到自己的科幻片在荧幕上放映?

  实际上我们和美国大片,差的不仅仅是好莱坞水准的大制作,而是整整一个产业的构建。随着刘慈欣、郝景芳等两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科幻小说逐渐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然而刚刚兴起的希望被《三体》的无限期延后拍摄所浇灭。不成熟的市场和过于趋紧资本的影视界无疑掣肘着中国科幻片。对于大部分国外科幻观众而言,他们所需要的是“观念获得”“新世界建构”,而中国的市场还停留在小鲜肉影响力和感官刺激上。

  也许中国科幻片迟一点出现不是坏事,在市场更成熟,观众认可度,导演完成度更高的时候再去制作,才是对好作品的尊重。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