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络剧:要“悦目”,更要“赏心”

2016年10月25日 10:43:01 浏览量: 来源:人民网 作者:张启莹 邵欣悦

  近些年来,国内电视剧领域的发展可以用“风起云涌”来形容。资本的大量涌入,市场的急剧扩大,也让具有新平台优势的网络剧迅速蹿红。有数据显示,在去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2016年上半年各平台的网络剧播放量,又同比增长280%以上,发展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

  只是,烈火烹油之际,问题也无处不在。数量上的迅速递增,带来了创作质量的参差不齐。而时代对于精神文化产品不断增长的需求,则对网络剧的发展和创作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

  创作进入“升级换挡”

  一切产业的发展,都会走过从劳动密集型的数量优先到创意密集型的质量为上的过程。网络剧也不例外。如今,伴随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创作生产要素的聚集以及网民人数的增加等,网络剧创作正在迈入“升级换挡”的发展阶段。

  如果说《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春运帝国》《屌丝男士》等作品因长度和完整度有限,内容多无剧情衔接,更多可视为话题性短片或恶搞笑话集,那么近两年的网络剧,则实现了从非艺术形态到完整艺术形态的历史性跨越。《匆匆那年》《盗墓笔记》《他来了,请闭眼》等一批故事完整、容量丰富的“现象级”作品竞相涌现,并在较短时间内迅速赢得关注。而《盗墓笔记》《余罪》等多部网络剧的播放量都在30亿次左右,此前热播的《老九门》更是突破了100亿大关,并实现了从互联网到一线卫视的“逆袭”,开启网络剧反哺电视媒体的先河。

  同时,随着市场逐渐火热,一些当红影视演员大量涌入了早期充斥着无经验的“草根群众”和“表演素人”的网络剧之中,霍建华主演的《他来了,请闭眼》和张翰主演的《十宗罪》即是其例。自带明星光环和表演实力的演员,逐渐代替了演技青涩的“路人甲”。“正规军”的加盟,既使得网络剧赚取了较高人气,也带动了艺术质量的提升。前段时间大热的网络剧《余罪》就是典型的例子,主演张一山的精彩表演被网友誉为“一个人撑起了整部戏”。

  从普通网民的山寨模仿,到视频门户的小成本自制剧,从手工作坊式制作到专业化生产,再到规模化运作,与之伴随的是专业导演、演员、编剧等各职业要素的全面聚合,共同提高了网络剧制作的专业化程度。尤其是2014年以来,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花重金投入网络剧制作,不少实力雄厚的影视公司和电视台也相继宣布加入,此前屡屡被诟病的剧情乏力、制作粗糙、漏洞百出等问题得以明显改观,网络剧创作终于走出了“毛坯”阶段,具备了出精品的意识和条件。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