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增长势头放缓,影院整合动作频繁影院市场将迎来并购潮?
票房增长势头放缓,影院整合动作频繁影院市场将迎来并购潮?
2016年10月19日 18:19:58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于帆
国庆小长假已告一段落,纵观今年国庆档,全国电影票房收入15.8亿元,较2015年创纪录的18.5亿元票房减少约2.7亿元,下降幅度为14.6%,这也是近10年来国内国庆档首次出现电影票房负增长。
与半年多来电影市场一直不温不火甚至有点“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期关于影院的并购整合行为却在逐渐增多。这不禁引发行业内外对于电影市场发展趋势的另一种猜想——影院市场是否正在迎来新一轮的并购整合热潮?
中国电影票房增长趋于放缓
今年电影国庆档,7天时间共有10余部国产电影上映,类型虽涵盖魔幻、青春、现实、动画等,也不乏票房“黑马”,但并无“现象级”影片,票房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然而从2008年至今,国庆档这一黄金档期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特别是从2013年至2015年,分别产出票房6.17亿元、10.91亿元、18.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达到55%、76%、69%,均高于当年全年票房增速——对比最近的降幅14.6%,今年国产电影颓势可见一斑。
事实上,今年中国电影市场降温并非国庆档独有。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资金办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暑期档总票房124亿元,较去年同期票房可谓是“原地踏步”;今年中秋档电影票房总收入为5.09亿元,与去年同期的6.05亿元相比,下滑15.87%……这对于习惯了井喷式增长势头发展的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来说,2016年遇到了一连串的猝不及防。
对比近3年来中国电影市场“一年一个台阶”的高增速,近期国产电影票房大幅度缩水也引发了行业内外的普遍关注。不少分析人士认为,中国电影已面临“拐点”,在经历了十余年平均每年30%左右的高速增长之后,可能面临一段时间的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期,这也是中国电影产业高速发展态势下的一次必然调整。
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看来,虽然从表面上看票房有所下降,但今年的数据更加真实。去年大量票补以及买票房的市场乱象在今年得到遏制,挤出了票房市场中的泡沫和水分。同时,饶曙光认为,票房下滑并非坏事,国内电影到了从数量性增长变成质量性增长的阶段,随着电影结构的改善,中国电影生态将更为优化。当市场回归电影创作本身,影片的质量、结构、资本都得到重整提升,国内电影市场将会呈现更为良性的发展态势。
另一方面,业内专家指出,票房市场增速放缓在某种程度上也与影院的潜力没有完全释放出来有关。一部影片的影院票房产出依然是收回投资的关键,对于其他回收渠道有明确的示范效应。目前很多院线和影院在影片的宣传方面没有太多创新,直接影响到票房收入。如何进一步挖掘影院潜力,解决院线与影院经营缺乏差异性的问题,也成为当下影院经营者关注的焦点。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0-10让主流价值成就主流电影
- 2016-09-30互联网+影业创新模式更需创造内容
- 2016-09-28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研讨《话说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