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志刚: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郑志刚:提升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走向世界
2016年09月29日 10:49:43 浏览量: 来源:中国文化报 作者:蔡萌
把艺术推向大众
实现社会效益和商业利益的双赢
据有关机构的一份报告显示,与公立文化设施相比,购物中心通常占据了更为核心的地理位置,特别是在艺术的普及和推广方面,购物中心的艺术体验能够提供很好的转化桥梁。把艺术推向大众,这也是郑志刚创建K11的初衷,“我对艺术一直很有兴趣,很想推动现代艺术给大众欣赏。”
在他的概念里,这样的定位让K11不仅是一种商业创新,更是一种社会创新,追求的是社会效益和商业利益的双赢,唯有实现双赢才能具有可持续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郑志刚“博物馆零售”概念中博物馆的作用愈加突出,“并不是简单地在商场中搞艺术展,而是把商场变为一个艺术博物馆,不但有助培养市民欣赏艺术品的习惯,也让艺术家更积极发表作品,搞活本地艺术生态。”
为了引导大众艺术欣赏、驱动城市创新思潮,2012年至今,K11每年都会开展“K11设计月”,为艺术家、设计师、具设计视野的商家以及艺术爱好者提供开放式平台,深入交流艺术、人文及自然的新计划。此外,K11还另辟蹊径,消费积分能够兑换的不仅仅是商品,更有艺术人文体验——在名为K11学院的体系下,针对各类粉丝的需求特别开设了不同的课程。
事实上,在国内经济多年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不断满足全社会精神文化消费需求、进一步引导和提升人们文化消费水平已然成为越来越迫切的任务,而K11在艺术推广方向上的成功尝试也引发了艺术圈的新一轮探讨:如何让艺术与商业更加有效地结合?能否借助商业实现艺术教育更大范围的推广和普及?为此,早在2010年,郑志刚便创办了致力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及公众艺术教育的K11艺术基金会(KAF),通过K11购物中心的盈利来支持基金会运作,举办各种展览,为购物中心吸引更多客流。
“基金会的目的在于为当代中国艺术搭建一个生态平台,把中国的当代艺术推向社会大众,促进新一代艺术家和公众的交流。”郑志刚表示。一系列举措为丰富文化艺术消费打开了窗口,在商业消费的同时,融入了审美教育,陶冶了消费者的情操,也潜移默化地培养着未来的艺术消费群体。“未来,我们将以更丰富的形式、更创新的举措、更多方的参与,不断扩大和提升K11的社会效应。”
责任编辑:林庭宇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9-28吴让之赵之谦书画印珍品展
- 2016-09-27吴为山:让世界感受中国文化的微笑
- 2016-09-26阎连科“红楼梦奖”领奖辞:没有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