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时代的童年
两个时代的童年
2016年11月18日 10:51:05 浏览量: 来源:凤凰网 作者:
没有朋友圈之前,谁也不会如此清楚地知道朋友家生活的分分秒秒。所以,7月下旬一到,三口以上家庭都开始了规模盛大的暑假刷屏模式,这引起了一连串的焦虑反应。之所以说它规模盛大,原因是几乎所有家庭都在路上,都在晒旅游目的地照片,都在谈对诗和远方的感受。暑假旅游成了度过这两个月的标配,成了潮流,以至于每个不小心偷看了爸妈朋友圈的小朋友都会问:我们家怎么还不出去旅游?
暑假模式的出门旅游需要很多条件,首先得爸妈有假期;其次得选那种安全还带小朋友戏耍项目的目的地。最后,出于孩子能更快乐玩耍的目的,最好能拉拢到志同道合的家庭同伴。去年,我遭遇第一个小学生寒假,还没有任何经验,妈妈群的密友在朋友圈里发来一个链接:去巴厘岛,非常优惠的抢票,赶紧下单。我赶紧去检查证件,发现除了港澳通行证过期外,小朋友的护照至今竟没办过!然后赶紧上网申请办理,倒计时选出发日期,结果,因为办证过程太多不可控因素,旅游参团后费用不退的巨大限制,只好无奈放弃。本来那个假期也没有准备去太远的地方游玩,但是经此一役,仿佛失去一次巨大的红利,闷闷不乐了很久。
有经验之后,离暑假还有两个月时间就开始筹划出行计划,把休假申请、旅游攻略以及出行准备都安排得详细妥当万无一失,却突然接到学校命令:这个暑假不熟悉游泳的学生必须在假期内学会游泳。掐指一算,游泳班25节课一个疗程,必须45天内上完,等于这个暑假又被切割得七零八落。大块出行计划只好改为突击队模式,周末去去中山,抽空去下海陵岛,借周末请一天假再去趟湖南。
一时心中悲歌泛起,难免想到自己小时候,那时中国人还没有旅游概念,只偶尔在爸妈嘴中听到,你唐叔叔一家人去了趟北京。我们听起来一点期待和指望之心都不曾产生。北京?去一趟北京是比北京更遥远的事。我的整个童年在干嘛?燥热无云无风的中午,大人在午睡,我溜出家门,在街道空荡荡、阳光白花花的巷子里捉一只上下翻飞的蝴蝶;跑到邻居二奶奶家的沙果树上偷一捧沙果,在爹妈醒来前快速吃完;或把吃剩下的沙果钻一个孔,放进沙子或马粪,堆在别人家大门口石凳上,等中午一过,醒了的小孩要溜达出来玩耍,看到它必然扑过去一口咬进嘴里。我像冬天捕到一只麻雀那么高兴。
那一代人的童年,完全没大人引领,更没那么多德智音体美劳培训班,童年就是一个巷子一个镇子的无组织放养,不担心任何问题,只有到了饭点还没回家的孩子才会被大声招呼几下,那时的路,一连好几天也难得过辆四轮汽车,每个孩子的父母都没什么财产,贼也不太惦记他们。在不太丰富的物质世界,我们过完了让现在作业成堆的孩子无比羡慕的时光。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15萌娃树叶拓画倡环保
- 2016-11-10黄河入海口:冬日暖阳下芦荻遍地野鸭戏水
- 2016-11-10OTA与传统旅游,如何协同发展仍是巨大挑战
- 2016-11-09黑龙江舒展多彩丰收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