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受访者认为身边“咆哮妈妈”挺多
64.2%受访者认为身边“咆哮妈妈”挺多
让妈妈不再咆哮, 60.6%受访者建议爸爸主动分担育儿工作和家务活儿
2016年11月16日 08:00:07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杜园春 孙静
63.1%受访者认为孩子常犯错误使母亲耐心耗尽造就了“咆哮妈妈”
“我妈妈脾气不好,遇到一点小事情就能急起来。而且她一个人照顾我们姐妹俩也很辛苦。”孙雨回忆,姐妹俩曾为一个发卡吵起来,“而妈妈当时一边为我们做饭,还一边洗衣服,看到我们吵架就突然烦躁起来,大声吼叫”。
孙雨说,后来她与妈妈再聊起这些事,妈妈笑着说很多次冲她们大声吼叫,就是想把她们姐妹撵出去,好让她能安心把家务做完。
“其实我知道要控制情绪,但有时情绪来了,找不到其他的发泄途径,只能冲孩子嚷了。”张蕾说,“我吼孩子时,他会哭闹得非常厉害,弄得我也不知所措。孩子更喜欢情绪平和的妈妈,希望妈妈遇到问题时能跟他沟通,而不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劈头训斥一顿。”
为什么会出现“咆哮妈妈”?63.1%的受访者认为是孩子常犯错误使母亲耐心耗尽,54.7%的受访者直言独自育儿导致母亲压力太大。其他原因还有:父亲甩手不管,母亲太累(39.1%)、家庭主妇缺少与人沟通(35.2%)、女性性格通常比较急(31.5%)等。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长、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咆哮”可能与人的性格有很大关系。通常男性倾向于理性地解决问题,而女性则倾向情绪化地解决问题。“而且女性在职场或其他社会场合会受到较多约束。在家庭中,她们会更放松一些,孩子是相对弱势的存在,妈妈们就会把这种情绪通过教育孩子发泄出来”。
60.6%受访者建议爸爸们主动分担育儿工作和家务活儿
“我觉得爸爸也得照顾孩子,不能将教育孩子的事情都让妈妈来做。”张蕾直言自己老公替她分担了不少育儿压力,“下班后我老公会陪着孩子搭积木、玩乐高,周末经常带着孩子出去玩,减轻了我的负担,让我情绪上没有那么焦虑了”。
“妈妈除了工作,还得全力照顾我们俩,事情太多。”孙雨也表示,如果爸爸能分担一些家庭琐事,妈妈有时间歇歇,或许就不那么爱咆哮了。“妈妈们只围绕着孩子转,容易焦躁。她们最好有一些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张蕾建议,妈妈们还是得接受和学习更多科学合理的育儿理念,掌握更多有效的沟通技巧,“遇到问题不要靠吼去解决”。
张丹说,小孩子的自尊心也是很强的,有时候越是被吼,反而越不听话,甚至要跟大人对着干。“我觉得妈妈首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随便将情绪发泄到孩子身上,心平气和的交流才不容易焦躁”。
如何让妈妈们不再咆哮?60.6%的受访者建议爸爸主动分担育儿工作和家务活,55.4%的受访者希望媒体、社区宣传正确育儿方法,55.2%的受访者认为要给妈妈更多关爱和支持。其他建议包括:对父亲育儿给予政策倾斜(37.7%)、社会倡导树立“奶爸”形象(37.2%)、教师与母亲双方多做沟通(26.5%)等。
“当孩子犯错误时,要试着去理解孩子,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和看待问题,去搞清楚这个错误或问题的前因后果,尽量不要情绪化地表达。”储朝晖建议妈妈们先让自己冷静一下再去解决问题。“另外,妈妈遇到问题时可以试着和爸爸沟通一下,有时候爸爸理性教育孩子的方式,能弥补妈妈教育方法的不足”。
受访者中,在北上广深的占35.7%,在其他一线城市的占17.5%,在二线城市的占28.5%,在三四线城市的占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