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2%受访者认为身边“咆哮妈妈”挺多
64.2%受访者认为身边“咆哮妈妈”挺多
让妈妈不再咆哮, 60.6%受访者建议爸爸主动分担育儿工作和家务活儿
2016年11月16日 08:00:07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杜园春 孙静
漫画:郝延鹏
曾风靡一时的绘本《一生气就大吼大叫的妈妈》,描述了一只小企鹅面对妈妈发火时被吓得魂飞魄散,最后,即使妈妈找到了小企鹅,小企鹅受伤的心灵也早已无法弥补。平日里妈妈们歇斯底里的批评和大叫,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显然非常严重,那是什么造就了 “咆哮妈妈”?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3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反映自己身边普遍存在“咆哮妈妈”。如何让妈妈不再咆哮,60.6%的受访者建议爸爸主动分担育儿工作和家务活儿。
仅14.5%受访者小时候不曾受妈妈“咆哮式”的教育
“小时候妈妈冲我们吼是家常便饭。”上海某大学一年级学生孙雨,小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妈妈独自照顾姐妹俩,“我们一淘气,她就会大吼‘简直是无法无天了’,还经常拿着鞋满院子地撵我们”。
在北京读研究生一年级的张丹的妈妈,对她的学习非常重视,管教也很严厉,“小时候一放学,我就只想出去玩,作业也不认真完成。但凡被我妈妈抓到,她那火气都像是一次狂风暴雨,声音隔着屋子能传出好远”。
“一忙起来,就没时间耐心地哄孩子,大喊大叫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张蕾的儿子3岁了,她说自己经常对他咆哮。“我儿子会把我刚刚收拾好的屋子弄乱,家里哪儿都是他的玩具,气不过只好通过吼他来宣泄情绪”。
调查显示,64.2%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咆哮妈妈”挺普遍的,其中13.0%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普遍”,表示“一般”和“不多”的受访者分别为25.6%和10.1%。
本次调查中,有28.8%的受访者小时候经常受到妈妈“咆哮式”的教育,56.7%的受访者偶尔遇到,仅14.5%的受访者“几乎没有”。对于妈妈咆哮时的样子,24.8%的受访者直言仍“清晰记得”。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