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如何与青春期敏感孩子沟通?注意哪些细节?

2016年11月08日 11:47:42 浏览量: 来源:中国西藏网 作者:重庆晚报 整理

  导语:青春期是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许多家长因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青春期开始表现异常而不知所措,就这样家长眼里的好孩子不知从何时起变成了桀骜不驯的“熊孩子”,亲子关系瞬间变得陌生微妙,孩子与父母之间的话语少了,偶尔还会与父母起争执摩擦出“火花”——叛逆,如果你家有个这样的熊孩子该怎么办呢?家长与青春期敏感孩子沟通需要注意哪些?

  资料图

  个案1

  “你是太肥了噻,肥嘟嘟的”

  妈妈一句附和,女孩减肥患上厌食症

  13岁的萝莉(化名)因过度减肥,半年时间从70斤瘦到47斤左右。近段时间,她一吃饭就呕吐,被家长送进儿童医院就诊。经诊断,萝莉减肥过度患上了神经性厌食症。

  说起女儿,妈妈万女士满眼泪光,称自己也有责任。万女士称,萝莉是初一学生,长得漂亮。上学期开学不久,萝莉饭量大减,一追问才晓得,有同学开玩笑提醒她,如果再瘦一点,会更漂亮。“你是太肥了噻,肥嘟嘟的。”万女士称,她听了女儿的话后,不经意地补了一句。

  没想到,在接下来的大半年里,萝莉开始疯狂减肥,白天基本上不吃米饭,晚上只吃一个苹果。无论家人怎么劝说,她都不听。万女士称,夫妇俩赶紧给女儿做工作,甚至找到当初建议女儿减肥的同学,对方表示,萝莉本来就很漂亮,她当时建议减肥只不过是一句玩笑而已。

  萝莉为什么疯狂减肥?她告诉记者:“同学都觉得我胖了,我本来就很难过。没想到妈妈也说我‘太肥了’,让我更受打击,才下狠心减肥的。”

  个案2

  “你就是骄傲自满”

  父母一句批评,男生三次割腕自杀未遂

  在儿童医院心理科,因一句话,引起孩子剧烈反应的实例还不少。

  该科主任介绍,就在上周,她还接诊了一个重度抑郁的患儿贺某。据了解,贺某15岁,是一名休学在家的初中学生,曾读于某知名中学。

  据了解,去年初二下学期时,平时在班上排名前几的他一次考试发挥失常,在学校受到了老师批评,回家后,爸爸妈妈听说他没考好,也劈头盖脸一顿臭骂,指责他“你就是骄傲自满”。自此,贺某成绩一落千丈。到后来,贺某觉得自己活着没有意义,三次割腕自杀未遂。

  经医院诊断,贺某正是遭受老师和家长的批评后,心灵受到沉重打击,失落加紧张焦虑,最终患上了重度抑郁症,屡屡产生自杀倾向。

  医生说,贺某曾很委屈地说,其实他已经很努力了,本来就受到了老师的批评,没想到爸爸妈妈问都没问清楚原因,就说他“骄傲自满”,其实他没有。

  个案3

  “哎哟,好丑哟!”

  同学一句讥讽,男生患上严重抑郁

  初三男生吕某,有点矮,嘴唇因儿时外伤,留下明显疤痕。在新学期开学第一天,他从几名女同学身边走过时,突然听到有人说了句“哎哟,好丑哟!”。

  吕某听后很伤心,回家后,向父母讲述经过。“你哪点丑嘛,不要听这些。”吕某的父母只是让儿子不要在意这些闲话,说他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医生说,没想到的是,吕某越来越沉闷,他的班主任反映称,他在学校经常独来独往,不和同学交流。后来,老师还发现,吕某经常用刀片划手臂自残。经医院诊断,吕某也属于严重的抑郁症患者。

  医生透露,吕某当时是想向爸爸妈妈求助,但父母没有给出很好的解决办法。

  青春期孩子最敏感 遇到求助家长别敷衍

  是孩子太脆弱了吗?医生称,这与青春期孩子最敏感的特质有关。青春期的孩子对事物的辨别能力还很欠缺,猜疑、胡思乱想严重,在遇上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时,往往会把事情想得很糟糕,如果没有得到很好帮助,就会心理扭曲。

  家长应该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心理学家认为,家长无论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充分沟通,尤其是孩子遇到困惑求助时,切记敷衍。

  我们要了解初中阶段孩子的心理

  1、强烈的独立意识

  到了初中以后,很多孩子不再愿意事事都跟父母商量,而是自己单独来做。这时候,父母要自愿充当孩子的参谋,争当绿叶。虽然,孩子年龄还小,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孩子自我展现的平台。很多做父母的,尤其是母亲,总是怕孩子做不好,处处代劳。这样,一方面会使孩子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对孩子健全的人格成长也是极为不利的。

  2、极强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一把双刃剑。作为父母,如果还像小学那样,出了问题,对孩子就是一味的申斥,尤其是当着其他人的面,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做,非但起不到教育他的效果,反而会引起他对你的排斥和反感。孩子听到你披头盖脸的教育,首先想到的是自己很没有面子,今后怎么还能在同学们面前抬起头来,而不是反省自己到底是不是错了或错在哪里。

  另一方面,孩子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心,势必要好好努力,通过学习成绩说话。所以,作为家长,我们要好好引导,将孩子对自尊心的维护转化为上进心,自信心。

  3、容易受到坏的影响

  13岁—16岁的孩子思维敏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坏的影响。所以作为父母要经常关注孩子的各种情况,尤其是他交往的朋友。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单纯的、积极的成长空间。事实上,我们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中学的实验班,经过初中三年努力使孩子考入重点高中的实验班,以致将来考入名牌大学。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接受最优秀老师的指导,也是为了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竞争环境。

  对待孩子逆反心理的几条妙方

  1、对孩子的教育尽量是单独的,谈话性的,避免公开的申斥。孩子在十几岁的年龄,最好面子,也就是自尊心很强。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尽量避免在公开场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师和同学的面前。

  2、切忌不要总是在孩子耳边讲,自己怎样为他付出,拿自己小时候与他对比或拿别的孩子与他对比这样做,只能招来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论事,具体的分析问题,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埋怨,比较。

  3、多跟老师交流,随时关注孩子的变化但要跟孩子说明,自己只是关心他,愿意帮助他解决问题。不是想监视他,不是不信任他。

  4、在上初一之前,与孩子进行一次深入的交谈列举一下初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初中学习的重要性,鼓励孩子,并表达一下做父母的期望。很多孩子刚步入初一,经历了辛苦的小升初,都会出现松懈的情绪。所以父母一定要帮助他明确目标,为他鼓劲。

  5、改变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尽量避免苍白的说教,而是身体力行,为孩子做出表率。

  6、对孩子一定要严格要求避免在孩子面前过于随便,保持在孩子面前的威信。

  7、引导孩子结交积极上进的朋友。在孩子的成长阶段,除了父母和老师,朋友对他的影响是最大的了。尤其有些问题,孩子不愿意跟父母和老师交流,更愿意与自己的朋友分享。一个好的朋友可以引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健康的成长。

  8、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习惯父母不能成为孩子学习的拐杖,遇到孩子不懂的问题,父母可以跟孩子一起讨论,引导他自己动脑思考,而不是完全代劳。

  9、在孩子成绩下降的时候,首先,要做的不是责备,而是鼓励孩子的成绩下降的时候,一般自己已经很伤心痛苦,甚至灰心了。作为家长,应该表示关切,鼓励他,帮助他树立信心,帮助他具体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责备会疏远他与你的距离,以致今后出了问题,也不会再主动拿出来与父母协商。

  (据家长课堂、重庆晚报整理)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