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育,你看重什么?
全省首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发布
中职教育,你看重什么?
2016年05月12日 18:23:55 浏览量: 来源: 作者:记者 石天星 通讯员 胡滨
5月12日上午,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举行新闻发布会公布该校的教育质量年度报告,这是全省第一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6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中职学校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国家中职示范(重点)学校自2016年起、其他中职学校自2017年起,每年发布质量年度报告。
发布会上,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介绍的就业情况还是令人惊喜:2015年该校升入高校的学生218人,占全部应届学生的70%,另外30%的学生就业。学校开设金融事务、会计、物流服务与管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四大精品专业,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进入会计或税务事务所,或在医院从事财务工作,物流专业的学生很多去了中外运空运公司、安邦护卫、京北方等企业。
读中职也能上本科
“家长决定让小孩读普高还是读中职,最先考虑的无非两点:一是孩子将来的晋升通道,二是将来孩子的收入和工作是否稳定。”杭州市职教教研室主任张金英分析,过去,中职教育总感觉有一道 “天花板”,大多数学生一毕业就进入社会工作,而现在这道“天花板”已经被打破,除了 “3+2(高职班)”、五年一贯制等与高职紧密衔接的培养模式,通向本科院校的大门也日益敞开,中职学生通过单招单考就读本科的可选院校和专业不断增多。
按照教育部要求,部分本科院校需要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目前省内已有宁波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科技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工大之江学院、浙师大行知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等多所高校招收中职学生,2014年。全省共有一千余名中职学生进入本科就读, 2015年进一步增加到三千余名。
一位家长对杭州财经职业学校校长郑效其说,他孩子的中考分数刚刚超过普高录取分数线,假设他的高考目标是浙工大,读普高的话就得和全省近30万名参加普通高考的学生竞争,而读职高的话只要和全省3万多名参加单招单考的学生竞争,还是后者考上的几率更大。
“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不光培养技能型本科生、还培养硕士、博士,小学和初中阶段也有大量激发学生动手能力的选修类课程。” 省教育厅高教处副处长祝鸿平在德国、芬兰、瑞士等国考察职业教育时发现,国外的职业教育相较于国内有更长的延伸。祝鸿平说,怎样打通职业教育,尤其是让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向上延伸,也正是目前国内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衡量中职教育看两指标
杭州市财经职业学校的质量工作报告从师资发展、人才培养、校舍情况、实训设施、图书资料、教育国际等6个方面详细罗列了相关数据,并有意将2010年和2016年两个年份的数据同时列出以作为参照,从而反映其学校的发展活力。
那么,到底应如何衡量中职学校的教育质量?张金英回答,主要看两个指标,一是看学校的毕业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直接就业率、专业与区域产业匹配度,二是看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率,也就是学生进入社会以后的发展。
目前,职业院校所设置的专业主要面向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前者在GDP中占比最高,后者是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足见其对于扭转目前劳动力结构性矛盾的意义所在。随着“中国制造2015”和“工业4.0”的到来,机器人等智能设备的推广应用将使一些传统职业消亡,同时也会诞生另一些新兴职业。校企深度融合、中高职衔接以及普职融通是职业教育当前需要突破的最主要的课题。
专家预测,今后两类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最大:一类是能够“服侍”机械臂的技能人员,一类是具有工匠精神的手工艺者,满足私人订制时代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需求。
职业教育和社会经济的联系最为紧密,而经济杠杆也最能撬动社会选择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研究者们看来,要提高职业教育在全社会的认可程度,尤其需要国家进行顶层设计:即建立与学历层次框架并行互通的国家资格框架制度和职业教育体系的分级制度。
“目前,欧盟46个国家、东盟11国都建立了资格框架。我们过去是8级,8级技工相当于副教授的工资,比工程师的地位还高。”在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研究员姜大源的构想中,未来的职业教育应该是一种职前职后融通的体系,不管是全日制学历教育,还是在职培训,都能在国家资格框架下达到相应的资格层次。
责任编辑:朱丽娜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05-18供给侧改革,浙江往哪儿走
- 2016-05-24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就2016浙江普通高校...
- 2016-05-12杭州要让新能源车“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