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睡越困?快来试试这四招
越睡越困?快来试试这四招
2017年02月15日 16:47:52 浏览量: 来源:环球网 作者:
有个词连说三遍,或者在心里默念三次,您都忍不住打个哈欠!不信?来来来,“春困、春困、春困”!感觉到上下颚连接处遏止不住的酸软了吧?哈哈!
人人都说2016年无冬,尤其是南方地区,春节刚一结束,便是草树绿春。不少人开始觉得昏昏沉沉,疲乏不堪,开工、上学都打不起精神来。除了节后综合征的因素,其实更多的是春困作祟。神经内科专家说,遭遇春困时,要适当加强刺激五官,早晚做做头皮操有助消困。不过,一些严重春困,可能是某些疾病的先兆症状,要警惕并及时就医。
现象:
南国春来早 总是醒不了
前段时间,广东地区一片春意融融,花儿绽放,树木也在悄悄抽新牙了。
本应生机勃勃的春天来临,很多人却开始觉得不精神,尽管忍不住早点上床睡觉,却依然一天到晚睡不醒似的,脑袋又昏又沉,说不出哪里不舒服却又像被层层闷气挤压,脑乏、心乏、力乏。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刘新通注意到,节后门诊病人的情绪普遍低落,怏怏不乐之余,还描述最近出现头昏、乏力症状,担心是否脑部血管疾病有进展。有的人曾经试图调适,比如担心是睡眠不足引起的,那就多睡觉,可是没什么效果;有的人担心这是免疫力下降,多穿衣“捂春”,谁知道更困乏了。
刘新通指出,其实这些病人,哪怕是健康人士,冬春交接之际的困乏,不少与春困因素有关,因而上述应对属于“不对路”。
析因:
春困源于人体缺氧
春困,又称“春天疲劳症”,是人们所熟知的一年里“春困、夏乏、秋盹、冬眠”最早困扰身体的季节性征候问题。
春困的产生说起来庞杂,其实最根源的是来自人体尤其是大脑缺氧。
季节变换因素上,冬天相对低温,人体自然皮肤汗腺收缩,以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发;入春气温渐升,人体皮肤逐渐舒展,毛孔逐渐打开,汗腺、血管开始舒张。这样一来,体表的供血量是增加了,皮肤血液循环也旺盛了,可人体供血量相对固定,因此供给大脑的血液相对减少,大脑供氧相对不足,导致大脑工作受影响,此时如果再进行耗氧量大的活动,更容易感受“大脑缺氧”状态,严重者甚至影响人体生物钟。
事实上,季节因素方面,也包括了过去的冬日阳光照射相对不足,人体维生素D水平相对不足,拉低了机体免疫力,多项身体机能也相对“昏睡”。
生活因素上,一是冬天为了御寒,人们会较偏好进食辛辣、煎炸烤食品、狗肉、羊肉、酒类、火锅等,人体易出现中医所称的“燥热”现象,影响人的精神状态和工作情绪,出现劳累、嗜睡、失眠、头晕、工作精力不集中等问题,积累而发表现为“春困”。
生活因素二,从冬至春,尽管气温回升中,但很多家庭或办公楼依旧不敢大开窗户,或者全年是空调运作,因此空气流通不畅,二氧化碳增多,大脑缺氧,加重“春困”症状。
生活因素三,都市办公族或学生们,因为长期坐在椅子上,双腿下垂,血液经常停滞在脚部,也会使脑部缺血;久坐导致的血液循环不良还能导致全身疲倦,困意浓浓,头脑混沌。
勘误:
多睡觉无助解春困
正是因为春困源自大脑缺氧,因此,当人们误以为出现疲倦、乏力等症状是睡眠不足造成时,就会去睡觉,但并未针对性解决问题,反而会出现精神萎靡,即“越睡越困”。
刘新通解释说,一般来讲,成年人的睡眠时间以6~8小时为宜,每天睡8个小时足以恢复体力。对于老年人来说,睡眠不要超过8小时。睡眠过多,可能造成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筋脉不舒等现象。正所谓“久卧伤气”,没病也会睡出病来。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2-10你是不是有强迫症?
- 2017-02-10青岛现严重医院感染事件 9名患者感染乙肝
- 2017-01-24定期输液能防中风? 医生说中风不是这么...
- 2017-01-24“乙肝妈妈”生宝宝都要担心啥?
- 2017-01-22一白遮百丑?皮肤科医生告诉你什么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