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病是“跑”出来的
这五种病是“跑”出来的
2017年02月06日 14:20:02 浏览量: 来源:新华网 作者:
1.“跑步膝”
指跑步等运动造成的膝盖伤。典型症状是膝盖附近疼痛,长时间保持膝盖弯曲坐姿、下楼梯或者走下坡路时,膝盖疼痛更明显。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一项涉及7.5万名跑步运动员的大规模研究发现,只要一开始膝关节很健康,跑步就不会明显增加关节炎风险,有些人到中老年时仍然可以继续慢跑。慢跑者罹患关节炎的风险其实比不常活动的人群更小。
2.髂胫束综合征
多发生在长跑过程中或者跑步结束后,其主要原因是,髂胫束与股骨外上髁过度摩擦,导致韧带炎症或滑囊炎症所致。主要症状是肿胀和疼痛。
3.胫前疼痛/外胫夹
发病位置为胫骨骨干前方或小腿内侧,病因多种,最常见原因是胫骨周围骨膜慢性炎症。
4.跟腱炎
跟腱炎通常是由于小腿腓肠肌和跟腱承受了太大压力所致。患者跑步之后,小腿肚子或脚后跟以上开始出现轻微疼痛。
5.足底筋膜炎
该病疼痛症状最明显,病因是在负重过大、行走或跑步过程中,足底肌肉受到巨大冲击,引起局部肌肉劳损导致局部足底筋膜发炎。走路时,疼痛症状会加重,疼痛点常靠近脚后跟。
如何“奔跑”才健康?
平时锻炼提倡慢跑,以每次30~40分钟为宜。如果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就必须配合休息,否则疲劳过度,身体反而会出现毛病。一般来说,可以跑两天休息一天,或跑三天休息一天,一周不超过3次。如果是为了减肥,那么必须达到一定的运动量方能达到效果,只有每天运动时间超过半小时,身体才开始动用脂肪酸,也就是开始消耗脂肪,这时候可以多跑一会儿,但也不建议超负荷运动。新手可以将运动时间从最初的20分钟,逐渐往上增加,以便让身体有个适应的过程,适应后也不要超量。
有些人希望每天都能“破纪录”,用手机应用软件记录每天跑出的距离,希望比前一天多跑一段距离。最好的方法是每两三天提高一次目标数值,不要天天加量。
年轻人进行运动也要循序渐进、量力而行,切勿突然加大训练量。
至于跑速多少,最大心率的60%~90%这个范围都可以,而最大心率的简单算法就是:220-年龄。
跑步时的注意事项:
小步跑,降低肌肉在每跑一步中的用力强度,减少消耗。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7-02-06马云捐款,不仅仅是知恩图报
- 2017-02-05“深度游”“个性游” 中国客新春境外游...
- 2017-02-05学生还愿意捧起《红楼梦》吗?
- 2017-02-05票房爆棚可喜可贺 只是口碑并未同步走高
- 2017-02-05成为国际性节日 春节还要走多少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