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型父母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焦虑型父母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2016年12月30日 08:46:50 浏览量: 来源:环球网 作者:
家长的焦虑症似乎是伴随着孩子的出生而出现的,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家长的焦虑情绪越发严重起来。某教育机构近日对7000多名家长进行了一项调查显示,95%的被调查者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感到焦虑。从吃穿住用行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从孩子的性格兴趣特长到孩子的身高体重视力,无一不是家长焦虑的原因。
在家庭教育专家看来,父母内心的焦虑和浮躁,比孩子学习上出现问题更为可怕。套用托尔斯泰的名言,不焦虑的人是相似的,焦虑者则各有各的焦虑。完美型、压力型、攀比型……家长焦虑类型各有不同,找到原因,也许是化解心中焦虑的第一步。
压力型焦虑 升学导致家庭矛盾升级
5岁的然然明年该上一年级了。虽然幼儿园并没有要求具体的学习目标,但妈妈孟女士已经是“未雨绸缪”,每天都给儿子布置识字、背诗、读英文等作业,且每天抽查。然然偶尔贪玩,没有完成妈妈布置的任务,就会惹得孟女士火冒三丈,一顿痛批。看着儿子掉眼泪,孟女士自责的同时也夹杂着困惑:平常好脾气的自己面对儿子将要开始上小学的事实怎么这么不淡定?
与孟女士不同,怀女士的女儿小蒙明年就要中考,在课业上称得上是勤勉努力,兴趣爱好样样拿得出手。但怀女士心里始终“有根刺”,因为女儿的成绩一直“中不溜儿”。小蒙有些偏科,对擅长的科目从未失手,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想法和规划,“想通过贯通培养直接读高职”。怀女士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觉得高职等于“没前途”。为此,她想方设法试图做通女儿的思想工作,还花时间、精力和金钱为小蒙补习弱势科目。面对母亲的焦虑情绪,小蒙显得很是无奈,因为有的时候,怀女士甚至会急到失眠。
其实,像孟女士、怀女士这样陷入焦虑情绪的家长有很多,内容大同小异,无非是面临孩子的升学、课业、就业等各种问题而产生的压力。细想想,很多“压力”都是家长“自找的”。以小蒙为例,她这种年纪不大却对自己有清晰规划的孩子很难得,孩子的升学路径已经不再只有高考一条,家长也理应“眼观六路”,与时俱进才是。
攀比型焦虑 “别人家的孩子”很优秀
许多家长常盯着“别人家的孩子”,不是方方面面都很优秀,就是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正在读高中的秀秀就生活在如此阴影之下。在秀秀从小到大的印象中,母亲总是十分关注熟人的孩子在哪儿上学,一会儿说楼上的姐姐考上了重点高中,一会儿又说楼下的孩子申请了美国的名校,还要求秀秀也要向他们学习,申请奖学金到国外上大学。
许多父母习惯于用“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家的孩子”作比较,似乎这样可以让“自家的孩子”知耻而后勇。如,在孩子入托、入学以前喜欢与别人比孩子的穿戴、玩具、用具、身体发育、智力培养等;孩子入托、入学后喜欢与别人比孩子幼儿园、学校的名气,孩子的入学年龄,孩子的学习成绩,孩子的特长培养,孩子获得的名利,外界对孩子的赞美等方面。
相关专家分析,由于这其中夹带了家长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容易造成孩子难以承受、家长身心疲惫的情况。有着攀比心理的家长很难对孩子的攀比心理给予积极地引导,有的甚至还会让孩子处在较多负面情绪笼罩的家庭环境之中。
在北京市顺义区第一中学附属小学校长王晓芳看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家长应以平常心态看待孩子,根据孩子的兴趣等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学习,学习什么,不要以家长的经验、想法和期待要求孩子。
茫然型焦虑 习惯跟风却忽视孩子的独特性
王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极其上心,从孩子上小学起,她就搜集各类兴趣班、辅导班的信息,按照报班热点列出详单,为孩子选择了一系列的兴趣班和课外班。
工作繁忙的王妈妈把周末全部奉献给了孩子。为了清楚了解辅导班的学习状况,每一个辅导班,她都交两份钱,和孩子做“同学”。等到孩子上初中了,她发现陪读的效果似乎不甚理想。此时,社会上流行给孩子找大学生家教,于是王妈妈精挑细选,找了一个北大的学生做家教。结果,孩子的中考成绩极不理想。
面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不乏像王妈妈一样茫然而辛苦的家长。家长的茫然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对孩子的成长发展不了解、不熟悉,有焦虑感和困惑。二是对为人父母的角色及其所要面对的新课题不清楚、无准备,有混沌感和迷茫。
在北京鸿猷文化家庭教育研究院创始人王力青看来,要解决教养孩子的茫然问题,家长不妨适当学习一些家庭教育的基础知识,了解孩子成长的规律,懂得孩子作为一个独特的个体,所经历的历程和体验的感受与成人世界有怎样的区别,自然就会减少很多盲目性和迷惑。通过这些有准备的学习和体察,面对孩子将会从容许多。
完美型焦虑 全方面优秀才是优秀
东东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三年级的他学习成绩不错,每年他都参加绘画和钢琴考级,并多次获奖。在运动方面,他也拿了游泳深水证。更令许多家长羡慕的是,东东十分自律,对学习和作业自我要求很高。一遍写不好,会再来一遍,完全不用家长督促。但妈妈蔡女士对这些并不满意,她认为孩子还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在数学方面还需要提高,在作文方面还需要加强训练,在英语方面还需要提高口语和阅读……
东东成绩偶有波动,蔡女士心里就不踏实。东东的爸爸14岁就考上大学,属于早慧人群,所以他也期待东东能比自己更聪明,未来发展超过自己。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2-29不应让农村陪读家长变成“专职陪读”
- 2016-12-29亲子游戏 增进沟通
- 2016-12-29实习生为啥就不能去“打杂”
- 2016-12-25别让评选的虚火熏黑了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