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风危险各国不同 生活习惯导致地域差异

2016年11月10日 11:04:17 浏览量: 来源:环球网 作者:

42175_043becd8-d71a-4f7b-9d3b-0f923a79da21.jpg

  受访专家: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 王拥军

  世界卫生组织有关全球疾病状况的评估报告显示,脑卒中是世界人口第二大死因。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进一步指出,21世纪以来,尽管全球脑卒中疾病负担不断增长,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存在着3~10倍的差异。加拿大一项最新研究结果认为,不同危险因素对各国的脑卒中患病情况会产生不同影响。

  高血压、酒精风险差别大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于大脑血管堵塞导致脑血液缺乏或血管突然破裂出血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研究人员近期针对32个国家的2万名参与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高血压仍是各国中风的头号风险因素,但在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高血压影响率为40%,在东南亚地区,这一比例高达60%;酒精对中风患病率的影响在西欧、北美和澳大利亚排名最低,在非洲和南亚则最高;肥胖和糖尿病给各国带来的影响相似。

  今年6月,刊登在《柳叶刀》的另一项研究发现,空气污染与全球约29.2%的中风瘫痪有关,但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受影响程度不同,前者为33.7%,后者仅为10.2%。

  中国卒中学会常务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院长王拥军告诉《生命时报》记者,导致中风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三类:第一是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等;第二是行为因素,包括饮食、吸烟、喝酒、运动等;第三是环境因素,即空气污染。中风发作有时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但一般认为,无论在哪个国家,高血压都是促发中风的“元凶”。因为血压不稳易使血管闭塞或破裂,从而引发脑梗死或脑出血。数据表明,控好血压,可使中风发病率平均降低48%。只不过,在发展中国家,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很低,直接影响了中风的防控效果。以中国为例, 2016年,全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超过2亿,高血压知晓率仅46.5%;已知高血压的,很多没服降压药;吃了降压药的,也有不少选错了药。

  生活习惯导致地域差异

  虽然王拥军认为加拿大的上述研究还缺乏更大规模数据的验证,但可以肯定的是,各国中风风险确有差别。据介绍,全球目前有两大中风高发带,一个是中国、蒙古、俄罗斯一带,另一个是非洲的大部分地区。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身体构造差异。黄种人身材与白种人不同。比如,欧美人脖子长、腰短、腿长,我们则相反,这就导致脂肪、胆固醇沉积位置不同,令亚洲人更易发生颅内病变。

  第二,经济发展差异。研究证实,疾病严重程度和经济水平负相关。就国内而言,北上广的病人中,症状轻的居多;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病人,症状相对更重。就全球而言,发达国家罹患中风的风险比发展中国家更低,危险因素也较少。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