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最新诺贝尔奖得主说,像中国人这样吃饭可以更长寿

2016年10月08日 14:19:10 浏览量: 来源:浙江新闻APP 作者:

  他对中国充满了感情    

  曾到访过浙大的生化实验室

  作为同样从事细胞自噬研究的同行,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刘伟获知大隅教授得奖后,在电话那头跟钱报记者说的第一句话是:"太兴奋了,太兴奋了,太兴奋了!"

  在他看来,这是对大隅良典一次众望所归的肯定。不管是大隅良典的弟子们,还是世界上其他的细胞自噬学者,大家都爱用"grandfather(祖父)"称呼大隅良典,因为他是这个领域的宗师级人物,另外,他的标签之一就是"慈祥"。

  刘伟和大隅良典第一次见面在2004年,那时候刘伟正在美国读博士后,大隅良典被邀请到刘伟所在的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做交流。

  "他的话不多,说话的时候慢悠悠的。"刘伟回忆,"他的口音很重,就是大多数日本人说英文的那种口音,但是特别慢条斯理。"

  最彰显宗师级实力的,是大隅良典的PPT,展示了自己用酵母进行的细胞自噬研究,他做的酵母动态变化的动画,真是太漂亮了。当时还不知道什么是细胞自噬的刘伟,被震撼到了。

  2007年,刘伟回到国内,研究方向也基本确定为细胞自噬方面,现在国内几位研究细胞自噬的专家,也差不多是那时候回国确定研究方向的。

  就这样,中国的细胞自噬研究才被带动了起来。所以说,大隅良典与中国的细胞自噬研究关系匪浅。

  这之后不久,刘伟和几位同道开办了一场"中国细胞自噬研讨会",他给大隅良典发了电子邮件,希望他能参加,"没想到他真的答应来了。"对这件事,刘伟用"心存感激"来形容,"因为当时中国的细胞自噬研究还在一个很低的水平,而他代表世界的巅峰状态,这是一种愿意'下嫁'的姿态,没有他的支持,中国的细胞自噬研究不会发展这么快。"

  大隅良典对中国深怀感情,非常积极地推动中日科学的交流,2010年起,以大隅良典为主,中日科学家联合发起了中日细胞自噬会,"中国这边有五六个实验室,日本那边有五六个实验室,每年在中日两国轮流举办。"刘伟说,他带领的实验室同样也位列其中。

  2010年前后,大隅良典来到了刘伟在浙江大学的实验室,他和刘伟的学术交流甚至都能用"掏心窝子"来形容了。

  "他那一次给了我好多他做好的PPT,其中有很多重要资料甚至都还没有发表过。"刘伟又一次被这位"慈祥的老爷子"震惊到了,在学术界,这并不是一件常见的事情,"没有发表的资料,很容易被别人复制,但他根本不在乎这点,对我们就像对待他在日本的那些弟子一样,毫无保留。"

  在刘伟看来,大隅良典的层次已经远远超过一般研究者了,"就像父亲那样的存在,他希望我们的研究都能有发展,希望细胞自噬领域有更大的进展,所以把他的研究成果没有保留地给了我们。"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