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上午9点,“新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徐永辉作品展”在嘉善档案馆开幕。徐永辉,浙江日报高级记者,被誉为新中国跟踪摄影第一人。 此次展出的102幅照片,记录了“翻身雇农”叶根土、“红色状元”陈永庆、“上海知青”孙桂珍、“枯木逢春”娄玉妹、“种田干部”钱雪林5户家庭。从1950年春开始,徐永辉用镜头凝固了这5户家庭的生活变迁。 展览当天,4户徐永辉跟踪拍摄对象家庭的代表赶来,回顾往事。 “翻身农奴”的圆梦曲 “那是1950年初,我刚进报社不久,到嘉兴农村采访路过七星乡二村村口,听到有孩子在唱歌‘解放区的天是晴朗的天……’,两个孩子穿着破布旧絮拼成的衣服,大人的衣服上也都是补丁,我给他们拍了第一张全家福。”徐永辉回忆说。 这一按,按下了徐永辉和叶根土一家66年的情谊。 如今,叶根土已过世多年,这次出席影展的是他的孙子叶胜忠,今年已经44岁了。 “当时爷爷刚从黄岩逃难到嘉兴,一家五口挤在不到10平方米的小屋里,身上衣服破破烂烂,吃不饱肚子。”叶胜忠说,如今,日子好太多了。 这种变化,都在徐永辉的镜头里记录下来——破房子变成了小别墅、叶家后人们开起了小轿车…… “红色状元”陈永庆 徐永辉在嘉善的第一个跟踪拍摄对象,也是他在嘉善跟踪拍摄时间最长的,是丁栅乡(现属嘉善姚庄镇)张安村的陈永庆一家。 那是的陈永庆是全县有名的青年积极分子,曾出席全国青年积极分子大会时,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的亲切接见,被称为“红色状元”。 父母早早过世后,陈家的5个孩子,在长子陈大魁的带领下创业,从卖豆腐开始,做小五金、配电箱、塑料包装膜,做成了上市公司。 “上海知青”孙桂珍 1961年,22岁的上海下乡知识青年孙桂珍来到嘉善农村,先被安排在嘉善县良种场工作,后落户陶庄公社新村大队。 她曾2次出席全省农业劳模大会,并在共青团全国第九次代表大会上受到毛泽东等党和领导人的接见。 徐永辉对这位上海“老乡”刻苦耐劳的精神十分赞赏,曾多次采访她。 “枯木逢春”娄玉妹 67岁的娄玉妹,也是徐永辉镜头下的主人公之一。她走到一张黑白照片前,指着里面一个骨瘦如柴的小女孩说:“这就是我。” 那年她15岁,患了晚期血吸虫病,脸色蜡黄,肚皮凸起,瘦到只有36斤。后来,她成为电影《枯木逢春》中的原型,也是那场“送瘟神”战役的亲历者。 如今的娄玉妹,是个132斤、乐呵呵的大姐。近几年拆迁,娄玉妹一家住进了居民小区,每月还有1600多元的养老金,日子幸福滋润。闲不住的她在社区帮忙,还经常参与钉螺科普,成了活的“教科书”。 “种田干部”钱雪林 1962年5月,19岁的钱雪林从嘉兴农专毕业,他高卷裤腿、脚穿草鞋,与农民们一起割稻、插秧、犁田,从一个年轻学生转变成为了干农活的一把好手。此后,钱雪林辗转多个岗位,担任过不同的职务,但不变的是他对土地、对农民群众的深切感情,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种田干部”“赤脚书记”。 钱雪林的成长历程被徐永辉真实记录着,并通过跟踪报道激励着当时有梦想爱学习的年轻人。 跨越半个多世纪的跟踪报道,用真实记录着过往,诉说着不断向前的生活。据嘉善县档案局负责人介绍,此次展览既是对徐老摄影事业的一次回顾,也是对建党95周年的诚挚祝福,展览将持续到年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