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反腐风暴下,国企改革大幕拉开

2014年12月20日 17:29:00 浏览量: 来源:《反腐败导刊》杂志 作者:付岩岩 朱诗意

  12月15日,按惯例又是“周一见”的日子。中央纪委没有让小伙伴们失望,清晨7点15分,一条“中国联通网络分公司副总经理张智江接受组织调查”的消息,赫然呈现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上。

  又一个国企高管落马了,但舆论风平浪静。从刘志军到蒋洁敏再到宋林,从能源系到金融系统再到通信系统,十八大以来,多少国企“大腕”折戟沉沙。见惯了“大场面”的观众们,对这样的消息连讨论的兴致都寥寥。

  此时,浙江省国资委纪工委副书记叶敢胜和他的同事们正在为一桩案子忙碌。省内从事商贸业务的某国有企业有4人涉嫌贪污受贿,涉案金额巨大,其中两人已移送检察机关,另两人还在调查中。

  又是一桩窝案。据中央纪委监察部官网等资料统计,今年截至12月15日,共有超过150位国企高管被查或受审,其中单单8月份就有39位。从数字看,国企俨然已成为腐败的“重灾区”。纵然如浙江省国资委纪工委等部门,在各自的纪检阵地上狙击着蠹蚀国家财产的“蛀虫”,但国企反腐,依然任重道远。

  “精英”们的贪腐学:

  金额大,窝案多

  “过千万是小儿科,过亿也不稀奇”,这是近年来,坊间对落马国企高管贪腐数目的评价。尤其是近期闹得沸沸扬扬的河北省北戴河供水总公司原总经理马超群一案,更是刷新了人们的“三观”。一个副处级国企干部,家中居然可以藏过亿现金,手持六十多套房产,让人瞠目结舌。

  然而,没有最贪,只有更贪。12月10日,原广州市国营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总经理张新华被广州中院一审宣判死刑。其个人贪腐金额达到3.4亿,在广东省内无人能出其右。

  除了贪腐金额让人触目惊心外,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国企反腐浪潮中,“窝案”频发也是一大特点,一位高管倒下去,往往背后牵出长长的一条利益链。正如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所说:“在国企里,抓腐败就像摘葡萄,一摘一大串。”

  最著名的就是中石油窝案。2013年,国企反腐剑指“石油帮”,仅8月26日至31日四天内,王永春、李华林、冉新权、王道富四名高管相继落马。而这只是中石油窝案利益链上的冰山一角,9月1日,国资委原主任、前中石油董事长蒋洁敏涉嫌违纪被调查。此后,又有多名中石油集团公司和分公司高管卷入中石油窝案中。今年,反腐风暴在中石油持续发酵,栗东生、薄启亮、王立新等高管也相继落马。

  不仅国企落马高管之间早已形成了较长的利益链,他们还与政界、商界等其他人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了无数利益共同体。

  中石油窝案中,随着蒋洁敏等人的倒下,中石油与一批高管之间的利益关系也随之牵出,涉及地方官员和一些民营企业的利益输送。

  今年山西官场地震持续不断,多名省部级官员落马,被曝疑与华润集团原董事长宋林的窝案撇不开关系。最近落马的山西国土厅厅长李建功也被认为是宋林案持续发酵的结果。

  历数这些落马的国企高管,几乎每一个都曾是在各自领域内开疆拓土的精英,为国企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如宋林曾被业界评价:“举目全球商业界,能够获得如此业绩者亦可谓彪悍。”然而,这些精英们却在手握重权后,一念之差,利欲熏心,从而走上贪赃枉法的道路,直至从人生的巅峰坠落。

  政企之间的灰色地带

  成寻租热土

  这些国企高管从精英走向阶下囚的命运转变令人唏嘘不已,他们近似的人生轨迹,也引发人们深思:为什么国企会成为腐败重灾区?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博士后研究人员李斌在《2013中国企业家犯罪(媒体样本)研究报告》中谈到,国企既掌握了垄断既得利益,又掌握了资源,所以中国移动、中石油、中石化、神华集团等国企行业腐败窝案才会轮番上演。

  然而,仅仅是对资源的掌握,似乎还不足以概括国企贪腐问题高发的原因。世界银行曾经对世界范围内的腐败问题作过一项研究,结果表明,腐败问题多出现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结合处。

  就目前来看,我国的国企大多由国资委出资设立并直接管理,虽名为企业,却天生具有区别于民企的特殊政府关系,同时享有超越市场化的特权。换句话说,大部分国企市场化程度还不高,行政组织特征依然明显。这样的特性,正契合了世界银行的研究结论。

  “游走在政府和市场中间,国企的公司治理体系没有发挥作用,所以会出现很多漏洞和空档。”国企研究专家、上海天强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祝波善也话同此理。

  在长期研究国企治理结构的媒体人严学锋看来,国企介于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模糊定位,使得国企负责人也亦官亦商,“一个经理人,既是国家级、省级各类组织的代表,又是部管、省管的部级、厅级干部”,“他们拥有着巨大的权力,掌握着各种资源,想给谁就给谁,一句话就能决定财富的流向”,而权力和资源的话语权和支配权都可能转化成腐败,很小的权力也能够累积演化成腐败的倾向。

  所以,如马超群之流,即便权责不大,但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制衡,贪腐的利益与面临的风险极不相称,让他们可以从“铤而走险”进化到“丧心病狂”,“小官”也能成“巨贪”。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