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对浙江优秀的人文传统给予特殊重视

——浙江大学董平教授访谈
2016年07月07日 16:35:00 浏览量: 来源:《宣传半月刊》杂志 作者:胡笛

xc1606b055_conew1.png

  董平,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浙江大学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浙江文史馆馆员。

  董平教授多年来在中国哲学史、宋明理学、浙东学派以及佛教哲学等方向开展研究,造诣深厚。而他被公众所熟知则是因为在百家讲坛主讲《名相管仲》以及《传奇王阳明》。他主讲的教育部首批网络公开课《王阳明心学》,亦在网络上广受欢迎。

  董平的王阳明研究在国内独树一帜,他在央视百家讲坛讲授的《传奇王阳明》吸引了一大批国学粉丝。

  习总书记连续使用了五个“迫切需要”

  记:作为一位知名、资深的哲学教授,您认为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而言,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董:习近平总书记5月17日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一名高校中国哲学工作者,我学习后感到极受鼓舞。习总书记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所取得的成就、所存在的问题做了全面系统、实事求是而又鞭辟入里的分析,对未来发展则做了高瞻远瞩的展望,提出了高要求。为充分强调新形势下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习总书记连续使用了五个“迫切需要”,并突出强调要在“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上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高水平建设,这就毫无疑问地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新时代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重视浙江传统思想资源在当代的价值

  记:您认为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在浙江的发展主要存在哪些方面的问题?

  董:改革开放以来,浙江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在文化建设方面,其实也是一直走在前列的。比如浙江在全国率先启动“文化大省”建设工程,张德江、习近平两位书记主政浙江期间,都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事业、为浙江精神文化的全面建设付出了艰辛与努力,以“今古人文”四大版块为基础而开展文化建设,理念先进,考量全面,切合浙江实际,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实现了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的跨越,并且实际上已经成为浙江文化建设事业的新传统。

  浙江不仅有极其丰厚的文化传统资源,而且发展的基础很好,但近些年来的发展状况,则存在着某些不足。我觉得主要有两点:一是对传统思想资源的当代价值似乎缺乏足够的敏感性,或者说重视不足。例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中多次提到王阳明或他的学说,就在这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重要讲话中,也引用了许多古人的言论,其中所引用的“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一语,出于《论衡·超奇篇》,这些说明传统思想资源是构成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重要方面。而不论是王阳明还是王充,都是浙江人,但就当前情况而言,浙江对自己的历史文化资源在当前治国理政实践中的作用,其重视的程度似乎需要提升。深入而充分地发掘浙江传统文化的精神资源,为当代浙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重铸“精魂”,实现历史与现实的相互接契,应当成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第二,哲学社会科学总体上涉及多种学科,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又缺乏真正的优势、强势学科。条件许可的情况之下,应当着力培育一批优势学科。

  记:您在很多场合提到,浙江有着丰富的人文底蕴和人文资源,您觉得应该怎样从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角度充分发挥这样的优势?

  董:浙江的确有极为丰富的人文底蕴,这是极为宝贵的、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理应引起我们今天的特别重视,经过理论上的再阐释,使之融入当今社会共同的、基本的价值理念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有机部分。我觉得政界与学界应形成共识,对浙江优秀的人文传统给予特殊重视,重新接续这一传统,建设“人文浙江”,形成时代新风尚。从学科建设的角度来说,省委省政府应当培育、扶植以浙江历史人文传统研究为基本方向的优秀学科,并基于时代的现实需要,形成以跨学科为基本特征的“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对不同单位的相关研究力量重新加以整合,形成新的研究机构,如“浙江国学院”;创建能够集中展示浙江精神文化历史的永久性基本平台,如“浙学博物馆”“浙江宗教文化博物馆”,等等。

责任编辑:张磊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