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国企改革东北如何先行

2016年07月04日 09:35:00 浏览量: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王培莲

  急需一场观念革命

  今年4月26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对外发布。意见指出,加大中央支持力度,允许国有企业划出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地方政府出让部分国有企业股权,专项解决厂办大集体和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历史遗留问题。

  近日,国家发改委还召开了东北地区部分国企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来自钢铁、石油和机械制造等领域10多家企业负责人谈创新投资管理体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降低企业成本负担等意见建议。

  人们期望,东北借国家政策之东风,按照市场化的要求推动国企改革发展,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既解决自身问题,又为全国的改革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然而,在汤吉军看来,国家给东北地区国有企业的支持政策和资金陆续到位,但东北地区执行得不好,甚至有些国企不利用甚至破坏国家政策。“一谈混合所有制改革,就因担心国有资产流失而畏首畏尾”。汤吉军曾遇到一位吉林省内的央企负责人,对于企业改革,要等国家和政府指导意见,企业不敢先试先行,也不懂得如何把国家政策转化为企业自身的市场意识。

  汤吉军感慨,东北国企缺少能够捕捉市场需求的企业家。很多企业负责人,长期以来习惯于执行政府命令来发展企业,很少主动寻找市场商机。

  企业改革和创新行为大都等着政府来主导,东北国企普遍存在“等、靠、要”的习惯,缺乏市场经济意识。市场经济理念还没有在东北地区深入人心,包括政府部门在内。“南方地区则是从上到下,市场和商业意识一气呵成。”汤吉军说。

  他强调,当下,正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在东北地区激烈较量的时期。目前东北仍然计划经济气氛浓烈,在经济新常态条件下,供给侧改革的压力也更大。

  不仅如此,汤吉军还指出,东北区域一体化没有形成,缺少良性合作,生产要素不流动,致使生产成本居高不下。近10多年来,东北国企内部运行机制几乎没有变化,地方政府让利政策有限,改革进入了瓶颈期。

  今年3月辽宁公示了部分改革试点国有企业名单。“慢了好几拍。”张东明评价。

  他认为,要想能顺利改革,首先要解决掉思想观念僵化这个拦路虎。僵化思想观念不改变,再好的机制和政策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固有观念也不是不能改变”,张东明建议,可以定期和经常召开研讨会,由相关学者对政府和企业负责人进行经营理念的更新,提高其市场前瞻意识。

  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文成则认为,东北地方政府的服务意识也急需提高。他接触过几位南方企业家,提到来东北做生意,会直摇头。对方打怵的是“东北政府部门服务意识落后,办事多靠人情”。

  王文成同时认为,“东北国企改革也不应急于求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于公益类国企,重点改革的则是经营管理机制,而不是产权和股权。公益类的自然垄断行业,改革应凸显社会公益性的相关目标。

  “国企改革可以设置3至5年目标,一谈改革就认为要一二十年的说法不靠谱。”汤吉军说,现在国有企业正在经历断崖式冲击,是改革的最佳时机。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