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2016年中国全媒体高峰论坛

蒋纯:以新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重建社会共识

2017年01月06日 17:01:40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浙报集团总工程师 蒋纯

  总结起来,我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风险,当前新闻专业主义最应该去战胜的敌人,是由于前面说的多样性所带来的分裂。传统媒体坐到精英那边去了,亚文化、“非精英”通过社交媒体发声。这种“两个舆论场”的媒体现象实际是世界性的。还有我们有一些新媒体倡导一种理念,个性化新闻分发,这些都在造成社会的分裂。这时候媒体的社会良知,社会责任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和分裂战斗,把社会弥合起来。我们的绝对真理叫做“真相”,那从哲学上来说其实是永远不可到达的。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有部分真理,把这些部分真理展现在一起,交流和互相理解,就可以达到我们的一种相对真理,叫做“共识”。这是媒体可以做的非常重要的事情,把带有大家各种看法的事实和立场,从部分真理中摆脱出来。虽然还没有解决问题,但至少能够让大家更多地知道了事实,逼近了真相,可以更好地达成社会共识去解决问题。

  要做到这样的专业主义,有几个要求,首先你要和自己战斗,你得容忍那些和你不一样的立场和文化,帮助和承载他的表达,否则在现代社会就是自我边缘化,是消耗自己媒体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新闻专业主义2.0时代的媒体人角色升级

  第二个要求更加重要一些,就是建立发展的新闻专业主义,适应当前新媒体形势的新闻专业主义2.0。我一直有这个观点,今后的媒体不再是一个单向的喇叭,而是一个我们媒体和读者共同组建的社区。这个社区里很可能有直接在新闻现场的人,他们比专业的记者更靠近事实的发生,也可能有在不同专业领域有专业素养的人,他们比媒体人在某些具体领域更加专业。这时,不仅你自己发声的时候站在理性、客观、中立、专业的基础上,还应该做一个理性、客观、中立、专业的主持人来主持这个社群,一起共同创造出新闻的报道。事实上现在很多的新媒体产品,互动本身就是产品的重要成分。比如这次美国大选,有个特朗普“遇刺”的突发事件,在社交网站上马上就有在场的人讲当时是什么样的情况。还有一些人属于有一定专业性的评论者,他会把这件事的故事、背景都讲清楚。这种互动式的、社区式的跟帖,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新的报道形式。随着有质量的跟贴者的产生,以及之后的推送,会形成一个连续的系列报道,有一个很好的组织。

  所以新媒体时代,媒体首先还是要发声,自己通过专业的采访、梳理、总结生成内容,同时还必须做好一个类似主持人和协调者的角色,维护和引导气氛,让更多的在现场的人,更多的具有专业背景的人一起来生产新闻。让知识赋权、影响力赋权的事实和媒体的升级转型融合在一起。让在具体领域比记者专业的人,在现场比记者更贴近事实的人,都贡献出更有价值的信息,然后记者能够秉承一种中立、客观、理性的态度来主持,组织好社区的气氛。这个是新闻人在网络时代新闻专业主义的2.0升级。

  总结一下,第一,我认为新闻专业主义没有过时,还是今后媒体人立身之本。第二,新闻专业主义要站在新的、有互动的社区化新媒体形态下看待,除了自身的专业内容生产,你还要站在一个理性、客观、中立的专业主持人、协调者的位置,激发大家共同产生内容的热情,促进各种不同部分的真理表达和互相认知,从而促成共识的建立,这个才是新时代的新闻专业主义。第三,我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现阶段最大的敌人和目标是分裂,由于各种不同的舆情传播造成的分裂,需要专业媒体去统合。这里重点说下我的观点,所谓的个性化新闻分发不是新闻专业主义的态度,商品、精神产品都可以个性化分发,但是新闻是不能个性化分发的。对新闻的个性化,让部分真理自我传播、自我加强,是制造社会分裂的行为。而我们回想到我们新闻专业主义的初心,理性、中立、客观,是要让整个社会有一个共识,然后在真相的客观、理性、中立上找到国家前进的方案。如果我们造成整个世界分裂的话,这就背离了我们的初衷。

  互联网时代的新媒体,还是要以社区的精神,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共识,你看到了我没有看到的,我说了你没有看到的东西,在这种增进理解的基础上形成共识,这种共识就是相对真理。我们如果能够达到相对的真理,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如何提出问题,开始话题,主持讨论,协调观点,总结共识,这就是专业媒体人的任务。

  我很喜欢吴飞老师公众号的名字——“重建巴比塔”。当所有人都用一种语言,一种共识和理解,能共同建筑巴比塔的时候,那是一股连“神”都会害怕的力量。我们新闻专业主义当前的任务,我作为普通人的理解,就应该是“重建巴比塔”。用新时代转型升级的新闻专业主义,来消灭社会的分裂、认知的分裂。重建社会的共识,重建巴比塔,让我们的社会更好地前进。

责任编辑:安佳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