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陈振濂:用书法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

2016年12月10日 11:06:37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陈振濂

QQ图片20161208144705.jpg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的几点体会:

  习总书记在这篇重要讲话中讲了四个大问题,对照书法艺术在目前的发展态势,我提出如下一些感想。

  (一)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振奋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灵魂,在书法艺术创新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以民族经典为主。洋为中用,中是主体;而不能倒过来中为洋用。我们的“文化自信”,具体应该体现在与国家、民族命运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方面。

  “因时而兴,随时代而行,与时代同频共振”,这是针对当下艺术尤其书法振聋发聩的提醒。我自己则从2012年开始,以“民生书法”、社会记史”为表现形式,日记一事,坚持不辍,已有五年。准备坚持十年,用书法同步地记录这个伟大的时代。亦即是“与时代同频共振”之意,致力于打造书法艺术在当代唯一的一部实录文献。

  (二)服务人民,歌颂人民,以人民为中心。

  百姓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构成了气象万千的生活景象,充满感人肺腑的故事。书法在中国是一个高度普及、基础雄厚的艺术门类;书法家应该在“人民性”方面大有作为,表现世间大爱和大道。走出象牙塔,走出方寸天地。书法家要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弘扬正能量,激浊扬清,不作悲观者、观望者、抱怨者;讲究有筋骨、有温度、有道德。

  (三)要勇于推进文化创新创造发展。

  要以我们这一代书法人的创新努力,创造出一个时代的属于书法的标志性作品;就书法而言,要找到既不固滞僵化守旧也不沿袭外来西洋的发展道路。既薪火相传又与时俱进。汉字的根基不能丢,但重复因循亦不可取。“要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至于什么是“拓展”?我以为,应该是这样一个标准:既要是书法,又要是前所未见的书法。尤其要防止急功近利粗制滥造,专注、敬业、踏实,才是我们书法创新所需要的态度与精神。

  (四)用文艺引领社会风尚,向社会传递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以文化人,润物无声。不取低俗娱乐态度。“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书法艺术创新的“怀远”“博见”是什么?就是介入社会、引领风气的能力。提高学养、涵养、修养;反对低俗、媚俗、庸俗。就书法家而言,要言为士则,行为世范,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坚持文化责任与社会担当。

  习总书记引古语曰:“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书法家应该争做这“非常之人”。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书法梦,贡献自己微薄但又十分坚定的力量。


责任编辑:马美子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