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浙江戏剧:市场与文化齐头并进

2016年10月28日 13:26:09 浏览量: 来源:浙江党建网 作者:张雷

  2016年10月13日,第四届乌镇戏剧节正式拉开了为期10天的狂欢大幕。本次戏剧节的主题是“立足经典,远眺未来”,有来自13个国家和地区的22台剧目、近80场特邀剧目陆续登场。

  “乌镇戏剧节”已成为中国戏剧文化一年一度的盛宴,这是近些年浙江戏剧文化事业飞速发展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地方举办的戏剧节中,在展演数量、艺术水准、业界关注度与对外交流等方面,能乌镇戏剧节抗衡的,也就只有天津的“曹禺戏剧节”了。这是浙江人的骄傲,更是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在浙江戏剧事业当中结出的丰硕果实。

  放眼近3年来浙江省戏剧文化事业的发展,除了乌镇这一成功范例,还有很多亮点值得我们关注。仅以话剧为例:2014年3月至4月,浙江话剧团有限公司与上海演出商合作,首次打出“浙江话剧演出季”,让“浙话力量”在上海赢得了热烈反响;2015年开年之际,浙江话剧团引进了火遍北京小剧场的话剧《燃烧的梵高》,在杭州的话剧市场同样燃起一团大火;2016年3月,中国话剧协会华东大区话剧联盟在杭州成立,为华东地区国有话剧团体的市场化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浙江戏剧文化事业能取得好成绩,笔者认为主要得力于两个方面:一是国有戏剧团体的市场化,一是戏剧文化的传播弘扬。

  以浙江话剧团为例:早在2003年,浙江省就被中央确定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综合试点省,此后浙江话剧团就成为了浙江省近十余年“改制”大潮中的“弄潮儿”,不断摸索走出了一条越来越适合自己的市场化道路。浙话副团长王文龙曾感慨:“改制以前一年也就演一两台戏,改制后一年要排12台戏。”事业上的压力带来的却是票房上的丰收与老百姓对戏剧文化的认可。统计数字显示,2016年浙江省属8家戏剧院团的票房收入已近2300万。

  乌镇戏剧节也彰显了浙江在戏剧文化传播上的成就:如果说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成就了阿维尼翁,英国“爱丁堡戏剧节”成就了爱丁堡,那么可以说“乌镇戏剧节”成就了这个小小的江南古镇,它已成为乌镇乃至浙江省的文化名片之一。截至2015年底,乌镇接待游客795.34万人次,净利润4.05亿元,景区已解决近4000人就业。而且,文化早已融入了乌镇民众的日常生活,既满足了我们也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成绩是明显的,但不足也不容忽视。比如曾引起热烈反响的《燃烧的梵高》,毕竟是北京那边的“舶来货”。无论剧本创作还是舞台呈现,浙江院团的原创能力都还有可提升空间。另外,相比国外诸多戏剧节,乌镇戏剧节还存在差距。如整体上的主题缺乏统一性,剧目来源地较狭窄,展演剧目总体数量还是太少。

  浙江拥有悠久的戏剧艺术传统:宋代莺歌燕舞的临安城,勾栏瓦舍无比繁荣,这是中国戏剧史上重要的文化现象;1912年杭州就有了非常先进的现代化剧场……今天我们如何来做,才能把戏剧文化遗产继承得更好?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期待浙江戏剧文化事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责任编辑:楼昕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