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李辽宁:如何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2017年02月06日 15:21:34 浏览量: 来源:《红旗文稿》 作者:李辽宁

  第一个特点,霸权主义依然存在。这在世界不同地区都可以看到。“9·11”事件以后,美国先后发动了针对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等国家的一系列战争,并打着“民主”“人权”等旗号,在中东和北非策划了一系列“颜色革命”,铲除了萨达姆、卡扎菲等西方国家的“眼中钉”。其中,除了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是经过联合国授权以打击恐怖主义之外,其他的战争都绕过了联合国而直接出兵。2016年7月6日,英国公布的伊拉克战争调查报告认为,英国的伊战决策是基于“有瑕疵”的情报和评估,在发动战争之前,解决伊拉克问题的和平手段并未穷尽。该报告认定前任首相布莱尔盲目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以片面的情报判断刻意引导战争舆论,无视战争可能带来大量平民伤亡的风险。西方的霸权主义造成了大面积的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不仅导致大批难民流离失所,还直接催生了恐怖主义组织。时至今日,叙利亚和伊拉克等国家还在忍受着战争的煎熬,而一些欧洲国家也开始感受到恐怖主义袭扰的痛苦和难民潮涌入的不可承受之重。

  与霸权主义相伴随的是大国博弈。美国作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延缓自身的衰落,继续维持其世界霸权地位,正在世界范围内打造新的战略支点,甚至不惜从幕后跳到台前,成为地区事务的“搅局者”。目前,美国越来越清晰地将其战略对手定位为俄罗斯和中国。为此,美国一方面通过乌克兰“颜色革命”等手段来孤立和打压俄罗斯,并增加在欧洲驻军,在俄罗斯家门口组织一系列联合军事演习;另一方面把战略重点转到亚太,企图围堵和压制中国,阻滞中国崛起的步伐。去年,美国伙同其亚洲盟友通过操控所谓“南海仲裁案”逼中国就范,同时向南海派驻多支航母编队、在韩国部署“萨德系统”以进一步增强威慑力。然而,美国的如意算盘一再落空:“颜色革命”虽然成功地让乌克兰全盘倒向西方,但是俄罗斯趁机“收复”了克里米亚,继续保持其在黑海的军事存在,并且在叙利亚和伊拉克“逆袭”,成为中东地区反恐的主导力量;“南海仲裁案”闹剧受到了世界众多国家的反对和批判,中国更是将其视为“一张废纸”。事实证明,在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的当今世界,依靠强权和军事威胁已经不能够解决大国之间的矛盾,只有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的协商和对话才能真正解决问题。而这正是中国一直以来的主张。

  第二个特点,非传统安全日益凸显。传统安全主要是指国土安全和经济安全,非传统安全主要是指新的安全威胁因素。一方面,由于高科技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出现,军事手段所付出的代价过于高昂,国家之间尽量避免用军事冲突的方式解决矛盾与冲突,而代之以舆论宣传、网络科技、思想文化等方面的较量,这些都改变了传统的国家安全边界;另一方面,不同国家和地区遇到一些共同性问题,比如应对大气污染和气候变化、预防和应对流行性疾病、打击跨地区恐怖主义和全球性金融犯罪等。这些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和地区密切合作,共同应对。2014年4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首次提出要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同年5月20日召开的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将主题定为“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提出了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亚洲新安全观”。这些都反映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维护国家安全和地区稳定的新理念和新思路,是中国向建立地区和国际新秩序所贡献的智慧。

  三、为全人类的文明进步提供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那么,中国方案的要义是什么?中国方案如何最大限度地赢得最广泛的支持和认同?这些都是应该思考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一,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的主导意识形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紧密结合,已经成为中国文化内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改革开放不到40年的时间里,中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功地实现7亿多人脱贫,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这是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切身利益为根本,给中国和世界带来的最重大的积极变化。正是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