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充分认识当今国情新变化 ,知晓中国发展道路走向何方

2017年01月05日 10:44:41 浏览量: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胡鞍钢 张怡恬 吴撼地

  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快速推进,同时社会主要矛盾有了新的表现形式。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工业化,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工业国,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的近1/4;经历了世界最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城镇人口从1978年的1.7亿人上升至2015年的7.7亿人,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60%,城镇人口将达到8.5亿人,高于美国和欧盟的人口总和。新的发展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表现出新特征:由总量供给不足转变为有效供给不足、无效和低端供给过剩,需要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平衡;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地暴露出来,需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人力资本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偏低,在劳动生产率水平、创新能力方面仍有较大追赶空间,在人均收入、人民生活水平方面仍有较大差距;随着经济规模增大,能源资源约束、生态环境瓶颈更加凸显。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走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征路,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理解中国国情:中国现代化从“局部现代化”走向“全面现代化”,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2012年11月,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习近平同志深情地说:“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既高度浓缩了今天中国人的奋斗追求,又全面承继了革命前辈们的光荣传统。从实现中国梦的高度理解当今中国国情,可以发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迈出的关键一步,我国现代化已经从“局部现代化”走向“全面现代化”,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有信心、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梦想的信心来自于已经取得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十位跃升到第二位,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与此同时,中国在增进民生福祉方面也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被国际社会誉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成就”;人均国民总收入从190美元连续翻番达到约8000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跨入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13亿多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中国从物质和思想两个方面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文明发展进步。中国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近年来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30%,超过美国居全球第一位。中国为改善全球治理、探索人类更好社会制度提供了中国方案,为促进世界发展和稳定贡献出中国智慧。中华民族穿越5000多年的文明史,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实现梦想的信心来自于为世界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现代化新道路。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经济危机,也是西方现代化道路的政治危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把世界经济拖入寒冬;美国对外扩张霸权,甚至不惜挑起战争,其国内民主遭遇困境、贫富差距持续扩大;英国脱欧公投、难民危机等引起欧洲震动,民粹主义兴起,种族主义抬头,西方现代化道路弊端丛生。中国则通过成功实践,让人们看到了克服西方现代化弊端、走出现代化新路的希望。中国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与市场经济的优势结合起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走出了生产力水平大幅提高、以实现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的现代化道路。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坚持共建共享发展,走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现代化道路。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出了通过合作共赢实现共同发展、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中国的现代化正在超越几百年来以经济现代化、物质现代化为标志的西方现代化,走向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生态文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在内的全面现代化。人类现代化进程因为中国的探索和贡献而展现出更加光辉灿烂的前景。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