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该向长征学习什么?
今天,我们该向长征学习什么?
2016年09月03日 11:46:47 浏览量: 来源:党建网 作者:谭卫平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时指出,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站在新长征路上,回望80年前的长征,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长征,不仅是一次人类精神和意志的伟大远征,也是一段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优秀儿女寻求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胜利来之不易,成功没有偶然。长征尤其如此。与80年前的历史对话,追溯先辈走过的路,追寻我们的根和魂,破解长征胜利的密码,从历史经验和智慧中得到现实启迪,对于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就要学习80年前红军将士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理想信念。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英勇的红军将士之所以能够视死如归、浴血奋战,之所以能够战胜人世间难以想象的千难万阻,就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和民族自由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长征初期,由于党内的“左”倾错误,根据地丧失殆尽,中国革命遭受了严重挫折。长征开始后,主持中央工作的博古和领导红军的李德在战略退却中奉行逃跑主义,又造成湘江战役的惨重失败,中央红军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为3万余人。面对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党和红军并没有停止步伐,而是“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他们靠的是什么呢?靠的就是忠诚于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靠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昂扬斗志。在长征最困难的时候,红军官兵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要跟党走,一定能胜利”。亲身参与长征的杨成武将军曾说过:“我们的指战员英勇善战,为了保卫党中央肯于牺牲一切。许多红军战士为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利益,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前途英勇无畏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们想到的都不是自己,而是所信仰的革命事业。”正是凭着这种理想信念,红军迅速从初期失利的阴影中摆脱出来,逐步走上胜利的坦途。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崇高理想,坚定信念,始终是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伟大旗帜,始终是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的力量源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还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奋斗。在新长征路上,我们一定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毕生守则,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真正做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虔诚而执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至信而深厚,决不能忘却了身份、丢弃了忠诚,决不能今天信、明天不信,顺境信、逆境不信,人前信、人后不信。
传承长征精神,走好新长征路,就要学习80年前我们党和人民军队“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地位”的无私大义担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新型的人民军队,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长征胜利的一条重要原因,就是忠实践行党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始终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处处关心和爱护人民,严格执行群众纪律,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长征途中,军事上处于无后方无依托、非常险恶的境地,作战环境和生活条件异常艰苦,但红军纪律极为严明,不侵占民宅,不违犯禁令,公平买卖,救死扶伤,并且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用人民军队的崭新形象,赢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在经过少数民族地区时,红军严格遵守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与少数民族群众坦诚相见、交朋友。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不仅使红军顺利通过古老的大凉山,而且点燃了民族解放的火把。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三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老人说,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由于红军所到之处真心诚意为群众办好事,打土豪分田地,帮助穷苦人翻身解放,因而广大群众把红军视为自己的子弟兵,为红军长征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证。据统计,整个长征过程中,红军各部队共筹集上万吨粮食,补充约2万人的兵员,沿途各族群众帮助红军筹款筹粮,烧水送饭,传递消息,掩护伤员,以各种方式支援红军作战。从根本上说,红军长征的胜利,就是党的群众路线的胜利。新长征路上,我们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由谁享有的问题,是发展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也是衡量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性质的试金石。越是发展到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越不能忘了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初心,越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越要坚持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要求,越要坚持把人民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支持,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