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不忘初心才能行稳致远
2016年11月15日 15:17:51 浏览量: 来源:辽宁日报 作者:辽宁日报记者
马克思主义的力量在于它提供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记者:我们在采访工作中发现,一些地方领导干部普遍有这样一个困惑,就是他们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知道在具体工作中如何贯彻和体现,这句话很容易被搁置在文件中,而没有很好地落实到实践中。那么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究竟该如何掌握和运用?
邓纯东:这暴露出我们的一些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没有深刻理解,更不能活学活用,用于指导实践的问题。事实上,在具体的工作中,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只有善于将马克思主义贯彻到具体工作中的领导干部才是党的好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公仆,才是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领导者、建设者。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要落到怎么用、如何用上来。但是要注意,马克思主义的力量不在于它包含所有具体问题的现成答案,而在于它提供了认识问题和寻找答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于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来说,马克思主义作为方法,究竟该如何掌握和运用?对于这个问题,我有这样一个认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某种意义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说到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有辩证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具体的方法,但实际上运用这些方法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立场不对,观点肯定不会正确,立场不对,对问题就不可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更不能正确地解决问题。
实际上,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如何分析、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解决这些问题,一定会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某种思想、理念、观念的支配,不受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就一定会受到别的什么主义、思想的指导。此时,马克思主义方法就要发挥作用了,这是验证是否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方式。在这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很有针对性。他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这两种态度和做法都是错误的,需要摒弃和反对。
马克思主义的方法不是某些人所理解的“大而无用”,同时也不是一字一句地告诉你具体怎么做,而是在立场之中体现方法。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我们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站稳了这个立场,那么,在具体工作中、在具体决策中采用什么方法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领导干部掌握着权力,在每一项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中,都要问问自己: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要明白为谁用权、为谁谋利。因此,广大领导干部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辩证的方法、阶级分析的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等,才是丰满的、现实的、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方法。
记者:“理论上不彻底,就难以服人”。对于当代马克思主义来说,在理论研究方面需要着力解决好哪些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推动科学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
邓纯东: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者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的责任。要做到这一点,需要着力做好对理论的阐释、研究和创新工作,对当代马克思主义来说,在理论方面有两个需要着力解决好的基本问题:一个是准确地叙述好、阐释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大篇章;一个是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层面宣传好社会主义,并加强理论创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具体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有待理论界进一步研究和阐释。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相当重视的,形成了很多有价值的成果,但是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研究思路和内容重复较多,很多研究充满叙述性的话语或评价性的话语或结论性的话语,在有说服力、深入地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性方面还不够有理有力。还有一些研究,按照现实在经典著作中寻找依据,牵强地阐释现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说理性不强,理论说服力不够。
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在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和理解,在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丰富和发展。主要可以通过这样几个方面来进行:一是科学严谨地学习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武装头脑,为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力的思想武器;二是旗帜鲜明地回应和批判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甚至否定,明辨是非;三是对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进行深入思考,解疑释惑。同时,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进行当代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建构,在新的实践中不断充实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
责任编辑:徐曼丽 [网站纠错]相关阅读
- 2016-11-15大格局才有大作为
- 2016-11-15最好的纪念,是学习和继承孙中山的精神财富
- 2016-11-15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看齐意识”的深意
- 2016-11-15用当代创新理论武装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