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以文明礼仪涵养核心价值观

2017年10月29日 09:23:19 来源: 宣传半月刊 作者: 林庭宇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涵养在中国人的精神血脉和文化基因中,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

  在举国上下喜迎党的十九大、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心聚力的关键时期,由浙江省文明办、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浙江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联合主办的浙江省第十一届精神文明建设理论研讨会暨“礼仪与文明”论坛,9月在杭州举行。

  来自全省各地、各界近200名代表参加,共同探讨了新形势下如何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总体部署,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现代文明礼仪,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不断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等问题。

东阳木雕家训馆开馆典礼上,200多名孩子诵读《朱子家训》 孙振华 摄

  浙江素来崇文尚礼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民族,以礼仪而名,也素以“礼仪之邦”闻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

  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加强国民礼仪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这深刻揭示了礼仪制度、礼仪规范、礼仪活动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浙江历来崇文尚礼。慈文化、善文化、德文化、义文化、和文化、孝文化等浙江区域文化,无不包含着德的价值与礼的规范。

  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省按照“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新要求,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明创建取得历史最好成绩,“礼让斑马线”成为靓丽人文风景,“最美浙江人”主题宣传实践活动不断拓展,好家风建设深入人心,文化礼堂遍布山村水乡。

  今年6月召开的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建设文化浙江的决策部署,要求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和制度法律保障,实现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然而不可忽视的是,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一些领域出现的失礼、失范、失序现象也时有发生,这更需要我们认真借鉴和吸取传统礼仪文化中的历史价值和合理因素,传承发展优秀礼仪文化,培植树立现代文明礼仪。

  这次论坛以“礼仪与文明”为主题,就是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倡导现代文明礼仪,彰显中华传统礼仪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动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G20杭州峰会志愿服务品牌“小青荷”

  提振礼仪文化的价值

  礼仪是人们根据民族文化风俗而建立起来的一套进行社会交往的规范和准则。

  在清华大学教授彭林看来,礼仪文化是文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达程度,并非只是看科学技术和物质生活的水准,而是要看整个社会的文明状态,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指标就是礼仪文化,即社会的伦理道德和人们的生活行为规范。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彭永捷介绍,早在夏商周三代,就推行以礼治天下,通过“礼”和“乐”构筑从家庭到社会再到国家的秩序,也规范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有反对者抛出“礼仪是僵死的木乃伊”之说,在浙江省委党校教授李涛看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礼乐文化,在其漫长的演变中,逐渐变为一种优雅、从容的,面对自然、面对他人、面对内心的生活哲学和生活方式。

  近十年来,我国兴起了一股国学热,这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也彰显了国人日益增强的文化自信。但面对国学热走进传统、走进礼仪的过程中,李涛认为应该冷静思考。真正的国学,不是通过穿汉服、行古礼、听古乐这些简单的仪式就能使人靠近传统,而是需要感动、温情和敬意。用心贴近、感受传统的脉动和厚重,才应该是认识传统所要迈出的第一步。

  对于礼仪文化的普及路径,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徐友龙认为,首先要加强礼仪文化理论研究,在整合现有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加快制定礼仪文化发展规划及其普及工程,同时加大礼仪文化、礼仪规范的宣传教育,加强群众性礼仪规范教育实践活动,将礼仪规范融入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实现礼仪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

杭州临安板桥镇上田村在文化礼堂前展示村民家训书法作品 章国华 摄

  以文明礼仪涵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明以“礼”开始,“礼让斑马线、文明过马路、排队守秩序、礼仪待宾客”,都以“礼”为行为规范。历时10年,杭州“礼让斑马线”成城市共识,收获世界级点赞;如今,“礼让”不仅在杭州,在整个浙江大地都如呼吸一般,成为人们的自然反应,斑马线从“夺命线”变成了“文明起跑线”。

  礼仪反映的是道德情操,折射的是精神价值。2012年10月以来,浙江开展了“发现‘最美浙江人’、争做‘最美浙江人’”主题实践活动,一大批“最美典型”不断涌现,他们都在各自岗位上自觉践行着“德”的规范,铭刻着“礼”的标识,生动展现了浙江“最美”由“盆景”到“风景”、由“风景”到“风尚”的渐变。

  “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四个词诠释着志愿服务精神,也恰恰是志愿者们的价值追求。G20杭州峰会志愿者“小青荷”,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的“小梧桐”,他们以亲和的微笑、专业热心的服务、高水准的文明素养,向世界展示了一个友善、开放、包容,处处流动着最美的风景的浙江。

  礼仪文化落实于家庭,就形成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家规”“家训”,及更为务实的礼仪文化——“家仪”。这是对礼仪制度确立的行为规范的细化具体化,也是倡导现代文明礼仪的重要方面。从2014年开始至今,好家风建设活动已覆盖所有乡镇,全省700多万户家庭参与立规立训。好家风促进好政风,带动好民风,推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广大家庭落地生根。

  在浙江发展得可圈可点的农村文化礼堂,不仅是农民的精神家园,也是礼仪文化的孵化地,更是培育道德情操的练兵场。各地利用农村文化礼堂,弘扬主流价值、宣讲理论政策、展示乡土文化、传播乡风文明、教化礼仪礼节,悄然无声之间让文明礼仪丰润民心。

  之江大地上,正吹拂着文明之风,把中华民族积淀凝聚的优秀文化传统牢牢托举。你看,这一种种文明现象、一个个文明行动,催生了新的浙江故事,收获了新的浙江经验,塑造起新一代浙江人尚礼自信的文化筋骨,带着清晰的中华之美、更高水平的精神文明向我们走来。

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窑里村依托“美丽乡村”建设融合乡村旅游发展,还景于民 沈勇强 摄


责任编辑: 季方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