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衍君:让古村重焕生机的“领头雁”

2018年11月30日 11:17:13 来源: 作者:

  【人物名片】汪衍君,江山市大陈乡大陈村党总支书记,1962年出生,1979年参军入伍,复员后在外经商。2005年,他被推选为村支书时,摆在眼前的是一个村集体欠债60万元,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过的“后进村”。十多年间,在他的带领下,大陈古村依靠发展经济和发掘传统特色文化的“双轮驱动”,重新焕发生机,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家3A级景区村”“中国村歌发祥地”。他本人也先后荣获浙江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金牛奖”、首届中国(浙江)全面小康特别贡献奖、衢州市首届“十佳退役士兵”等称号。

  十多年间,飞逝的是时光,不变的是初心。汪衍君说:“作为一名党员,要常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说到做到,带领村民们几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路上,用行动书写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忠诚与担当。

  抓好党建强队伍

  汪衍君当上村支书后不久,就想着如何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彼时的大陈村,有村民455户,党员64人。有一天,汪衍君无意中算了下,发现每个党员正好可以联系7户村民。“‘1+7’,谐音不就是一家亲嘛。”于是,他首创性地提出了党建“1+7”模式,即一个党员干部联系服务7户村民。谁家里遇到难事,党员上门帮助沟通解决,让村民从中感受到了党组织的关爱。沟通多了,矛盾就少了,村里慢慢变得和谐了。2005年以来,该村实现了“零上访”。

  村支部委员兼村监会主任汪仙梅的家里,一年四季门不闭户,院子西北面的墙上挂着一面用辣椒和大蒜制作的党旗,很是显眼。关于这面“别出心裁”的党旗,设计者汪衍君解释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要求“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他想到吃辣椒能出汗,吃大蒜能排毒,于是一面起警示作用的“党旗”便应运而生了。红红脸,出出汗,排排毒,治治病正是这面党旗的寓意。

  在大陈村,党员干部从不插手村里的工程,也不吃百姓一顿饭。汪衍君时常告诫村干部:手不要软,嘴不贪吃,从小事做起,把住方向。去年,村干部在审核一张“六乱整治”误工工资支付凭证中发现了疑问。原来,身为党员的当事人认为自己带了摩托三轮车作为运输工具,需多报半天误工。经过汪衍君和村干部们的讨论,最终这张发票属少做多报,不予报销。当事人也意识到自己行为不对,当场表示接受。正是因为红红脸、出出汗,让大陈村的党员干部更加遵规守矩,清廉之风吹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

  全心全意解民忧

  乡村振兴,不仅需要一支强有力的党员干部队伍,还要让百姓有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获得感。身为村党总支书记的汪衍君,总是在村民有困难的时候挺身而出,伸出援助之手,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赢得村民的拥护和爱戴。

  村民康琳琳自小被领养,其养父身体瘫痪,养母身患残疾,一家人的日子虽然清贫却也幸福。几年前的一天,她在骑电瓶车时不慎重摔在地,导致一个肾脏破裂,急需摘除。这让原本清贫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高额的治疗费用也让一家人陷入了绝境。汪衍君得知消息后,立刻和村干部一起上门探望,并积极为其募捐,帮忙筹措治疗费用。在他的帮助下,康琳琳顺利筹得费用9万余元,经手术治疗得以康复。

  前不久,远在贵州出差的他听说村民汪某身体不适在省城动手术,便当即通过微信转账500元,并叮嘱其好好休息,保重身体,这让汪某感动不已。类似的事情每隔一段时间就要“上演”。只是,很多人都不知道,每次去看望慰问孤寡老人和生病住院的村民,汪衍君都会自掏腰包送上一定数额的慰问金,每次最少500元,以至于自己一年的工资还不够“贴”。

  可即便如此,汪衍君还是感到很幸福。“几年来,每当我走在村子里,上至八旬老人,下至七八岁的儿童,大家看到我都会问一声‘书记好’‘汪爷爷好’,有乡亲们的那份挂念,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他感慨道。

  带领村民奔小康

  大陈村要发展,方向在哪儿?作为本地人,汪衍君十分清楚。在村两委集体研究下,大陈村打出了“治理美村、文化兴村、产业强村”三张牌。2007年,汪衍君请来专家为大陈村写了村歌,将大陈村悠久的历史、大陈面的特色融入到婉转悠扬的歌曲中。后来,《妈妈的那碗大陈面》走进央视,火遍全国。在村歌的宣传下,大陈面产量从不到400吨猛增到3000吨,产值达1500万元;去年,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慕名来到大陈村,听村歌、品美食、住民宿、购特产的乡村游一条龙体验模式正日趋完善。

  “乡村振兴,关键还得落到产业振兴上,只有村民们富了口袋又富了脑袋,幸福感才会真正提升。”为让更多村民的口袋“鼓”起来,汪衍君又锲而不舍地跑项目,打造田园综合体、完善村庄旅游设施、引进文旅项目等。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批文旅结合项目即将在大陈村开花结果:青年旅社8月即将完工;有家小院预计9月初完工开业;集会议、康养于一体的高端民宿项目已签订合作协议;他还准备打造一个农民造星舞台,将大陈村的村歌舞台变为全国舞台……

  今日的大陈村,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而当了5届村支书的汪衍君依然未忘初心,在他心中还有许多新蓝图:让党建统领下的幸福种子播撒在大陈的土地上,带领村民沿着省委“八八战略”指引,践行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乡村振兴的样本。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