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干部带动村民致富

一个浙南山村的美丽蝶恋

红色力量引领绿色发展
2018年05月28日 09:32:01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本报记者 施宇翔 王艳琼 县委报道组 陈祥磊

  核心提示:当前,我省“消薄”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已经进入关键阶段,浙江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真抓实干,使出真功硬招,积极推进“消薄”攻坚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位于浙江南部的泰顺县竹里畲族乡竹里村用一年的时间,完成了村集体经济“消薄”,一批批民宿、农家乐以雨后春笋之势蓬勃发展,村民的钱袋子也逐渐鼓了起来,“村强民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为现实。

  “联村商贸中心正在规划中,现在已经有企业上门来洽谈租赁业务了,你快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茶石村的村支书罗祖华。”刚挂掉电话,泰顺县竹里畲族乡竹里村党支部书记雷圣忠赶紧拿出计算器,对着笔记本上的一组数字按了起来,几分钟后,他面露喜色。

  雷圣忠的这个电话,打给的是邻村何宅垟村的村支书吴大树。联村商贸中心是竹里村、茶石村和何宅垟村三村联建的一个项目,三村共投入80万元。按照雷圣忠的计算,项目建成后将给每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增收10万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壮大了,村民增收致富了,这是雷圣忠今年最大的感受。不过,这一切都来之不易。

  几年前的竹里村,到处遍布杂乱无章的“蜘蛛网”(强弱电线路),崎岖的山路、浑浊的河道让游客避而远之。除了环境堪忧,村集体经济“囊中羞涩”也让竹里村成为泰顺远近闻名的薄弱村。

  如今,靠着党建引领、党员带头创业、干群齐心协力,竹里村走出了一条“强村富民、强基惠民”的路径。2017年,竹里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33万元,旅游业直接营业性收入3000万元,接待游客45余万人次……竹里村已经从“后进生”一跃成为泰顺县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摘掉“贫困帽”

  党建联盟注入强劲动力

  竹里畲族乡共有3个行政村:竹里村、茶石村、何宅垟村,3个村在地理位置上紧密相连,由于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在2017年之前,这3个村发展遇到了“成长的烦恼”,村集体经济薄弱,只有茶石村在2016年勉强完成“消薄”任务。

  雷圣忠的办公室里,张贴了一张“2015—2017年度村集体经济收入明细表”,上面清楚地记载:2015年,竹里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只有5.17万元,2016年,这个数字也仅仅增长到6.72万元。2017年,数字直接增长到30.33万元。

  竹里村到底发生了什么,使得村集体经济收入爆发式增长?“这首先得益于我们成立了党建联盟。”雷圣忠笑着告诉记者。

  前几年,在竹里畲族乡党委的倡导下,每月的主题党日活动,3个村的党员干部在一起学习、一起讨论村中的大事。慢慢地大家发现,既然生活在同一个区域,为何不以党建为统领,建立一个联盟,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畲乡党建联盟去年成立了。3个村的两委班子搬进了同一个办公楼,不管哪个村大事小事,三村两委班子和党员们都一起商量。

  党建联盟成立后,雷圣忠心中一直有个“结”,要想办法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竹里村早日摘掉“薄弱村”的帽子。这同样也是何宅垟村村支书吴大树的心愿。

  在一次三村党建联席会议上,3位村支书提出,除了大家一起“联学”外,还要“联做”,统一规划村落建设,根据每个村的特色,打造优势互补的旅游产业经济带,实现共赢;同时,整合三村资金项目抱团发展,发挥“1+1+1>3”的作用,实现“联富”。

  “眼下我们三个村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都比较单一,得想想办法。我建议大家一起建一个商贸中心,地点就选在竹里村,三方一起入股,建成后可以通过联合租赁的形式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会上,雷圣忠先表了态。“这个方案切实可行,不过步子可以迈得更大一些,三个村都有经济合作社,不如建一个公司,就叫‘三村实业有限公司’,可以拓展物业、保洁、森林消防等项目承包,大家一起干,相信又能为村集体经济注入新的活力。”罗祖华紧接着提议。“我举双手赞成,我们何宅垟村一直找不到‘摘帽’的好途径,这样一来,我信心更足了。”吴大树高兴地说。

  立说立行,说干就干。“联学”“联做”“联富”的大方向确立后,3个村接下来大动作不断:历时7个月完成小城镇综合治理,山清水秀的畲族风光重回竹里畲族乡;“畲族文化主题公园”“避灾安置小区”……一个个项目倒排时间、责任到人;没过多久,三村实业有限公司也成立起来,通过土地流转、抱团投资、发展农旅经济等方式,拓宽了3个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来源。

  在党建联盟的带动下,竹里村、何宅垟村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度增长,一举摘掉了“薄弱村”的帽子。

  “党建联盟的成立,有效整合了资源,变基层党组织‘单兵作战’为‘集团作战’,如今,大家都‘消薄’了,以后的日子会更好。”雷圣忠充满了信心。


  合奏“振兴曲”

  畲乡文化带动产业增收

  “这是我第一次来泰顺,也是首次体验畲族风情,感觉真不错!”今年五一假期,江苏游客钱忠稳一家来到竹里村游玩,在拍下一组全家人穿着畲族服饰行走竹林的照片后,他在朋友圈由衷感叹,引得无数点赞。

  五一小长假,竹里村每天接待游客上千人。这里不仅有山水风光,还有竹里村独具特色的畲族文化。

  “村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找准发展的特色,竹里村有村民1411人,其中畲族人口1079人,占总人口的76%,畲族文化是竹里村一张响亮的金名片。”雷圣忠说道。

  竹里村设立了一个畲族风情展示馆,给游客提供畲族服饰租赁服务。展示馆工作人员雷微微告诉记者,单靠畲族服饰租赁,该村每年村集体收入就能增加3万多元。“最忙的时候当属‘三月三’,馆里的服饰一度被租空……”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畲族传统节日,畲族人都会在这天举行盛会。作为活动发起人,竹里村党员蓝剑光看到了其中的商机,“邀请大家前来体验畲族风情,宣传竹里村的同时还能凝聚人气,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和土特产销售等。”他说。

  竹里村名字中有个“竹”,和竹子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不仅村里竹资源丰富,竹文化也成了当地一绝,带动了经济发展。

  说到竹文化,不得不提茶石村的村支书罗祖华,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泰顺县有名的竹雕工艺大师。

  2012年,罗祖华来到竹里村,把废弃竹木加工厂改造成“竹里馆”,办起民宿、百竹园、飞龙竹雕厂和竹雕展示基地等。

  “现在我们好的竹子平均卖到100元一支,比过去涨了5倍有余。”对于竹产业的转变,雷圣忠深有体会。竹里村村民靠山吃山,多以砍伐毛竹为生,以往,村民们从山上砍下毛竹后一次性按均价卖出,利润很低;如今,村民跟着罗祖华学习竹雕工艺后,大家学会了挑拣优良竹子的方法,大幅提高了收入。

  不仅如此,竹里馆将现代毛竹产业与畲乡文化结合,真正建立“工厂+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形成一个产业有一个龙头企业带动,一个龙头企业有一个基地支撑,通过租赁承包土地的形式,给予当地村民补偿。今年,竹里馆在原有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基础上再扩充一半以上,向竹里村村民租赁500亩,又以每亩6万元长期租赁76亩土地,富裕了当地村民,带动了竹里村旅游文化和竹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了双赢。

  如今,竹里村还期待着挖掘出畲族文化和竹文化的更多价值,策划丰富多彩的活动;研发衍生的竹产品,种植竹荪、竹燕窝等。撬动乡村振兴的产业链,让村民们“坐”在家里把钱赚。


  走好“转型路”

  党员干部带动村民致富

  走在竹里村,随处可见一间间由农舍改建的雅致民宿、农家乐栖生于乡村的碧水青山间。

  “火再烧旺一些,锅里加点水。”在村里的一家农庄门口,村民黄克荣掀开锅盖,鲜笋的香味顿时扑鼻而来,沁人心脾。“现在是鲜笋上市的季节,做成笋干让游客们品尝品尝。”黄克荣一边说着,一边又忙活起来。

  在雷圣忠的眼中,一个村要真正发展好,“村强民富”缺一不可。这几年竹里村的变化,并不仅仅体现于村集体经济壮大。通过着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和黄克荣一样,村民们创办农家乐、民宿,真正实现了增收致富。

  “如今,创办民宿、农家乐的村民占了近一半,但是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更愿意去外乡打工,谁都不敢冒这个险。”雷圣忠说,“如果不转变大家的观念,致富将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

  雷圣利成为打破这个局面的第一人。在竹里村,雷圣利算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从1996年起,他曾先后4次担任竹里村党支部书记。“办农家乐需要投资,对于本就不富裕的村民来说,万一投资失败,将是一个重大打击。”雷圣利说,作为一名党员,只有示范带头,作出榜样,才能打消村民的顾虑,带动大家一起增收致富。

  2008年,他率先创办了竹里畲族乡第一家农家乐,第一年年营业额就达到60多万元,第二年更是翻了5倍,达到了300余万元。看到雷圣利的成功,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到创办农家乐的大军中。

  几年后,民宿经济在各地风起云涌,雷圣利又深入思考:要留住游客,得让他们住得下来才行。他挨家挨户做村民思想工作,最终联合了9户村民,合开了竹里畲族乡首家畲家民宿,当年就给每户村民带来3万多元的纯收入。

  2011年,村级换届后,雷圣忠从雷圣利手中接过了接力棒,成为竹里村新一届村支部书记。“民宿行业竞争激烈,想要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必须提升服务管理水平,打造良好营商环境。”为此,在雷圣忠的主导下,竹里村先后成立农家乐和民宿管理协会,定期对民宿和农家乐业主进行培训。

  承诺节假日不加价、食品安全严把关……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竹里村的农家乐、民宿名头越来越响,仅去年一年,竹里村旅游业直接营业性收入就有3000万元,游客量达45余万人次。旅游业已经成为支撑竹里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科学有效的规划,在扮靓山乡的同时,也唤回了游子。竹里村村民陈海波三兄妹将家中那幢满载童年记忆的小楼,改造成一幢精品民宿。陈海波三兄妹曾离开竹里村去温州打拼,“当时觉得家乡和城市脱轨太严重,很难让我们实现梦想,我们想去城市里找找机会。”陈海波说。

  如今,竹里村环境越来越美,民宿产业蓬勃发展,也牵动着他们的心。陈海波说,正是竹里村的美丽蜕变,让他们萌生了回家乡做民宿的想法,将泥土的芳香和竹林晚溪美景带给更多人。

  “现在,越来越多在外打拼的竹里村人回到了村子,创办了民宿、农家乐,家乡有更好的平台、更多的机遇,谁不愿结束漂泊、回归故土?”雷圣忠说。

  “竹里村地处泰顺旅游三角地带,周边有乌岩岭、铜铃山、飞云湖等旅游风景名胜,自身的旅游资源也很丰富,创办农家乐、民宿就像是找到了发展的‘钥匙’。”竹里畲族乡副乡长仇叶剑说,成功的关键,还是依靠党员干部身先士卒带好头。

  “这两年,竹里村在经济发展和文化融合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泰顺县委组织部负责人说,正是靠着党建引领,靶向发力,通过党员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多渠道、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较快增收,竹里村完成了华丽转身。“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竹里村一定会再创佳绩、再创辉煌。”

责任编辑: 赵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