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争”出新气象“创”出新作为

2018年03月23日 15:12:50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春节假期后上班首日,余姚举行全市“双争双创”动员大会,鼓足干劲“争做铁军先锋、争立发展新功、开创一流业绩、增创特色优势”,不断激发全市上下“争”的精神、“拼”的勇气和“抢”的劲头。

  “双争双创”是余姚全面贯彻落实宁波市委“六争攻坚”要求的主抓手。

  “争”才能出新气象、“创”才能有新作为,这既是新时代余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新形势下余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迫切需要。今后5年余姚市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7.5%,居民收入提高与经济增长同步,公共服务均等化、优质化水平显著提升,县域竞争力、综合实力实现争先进位。余姚市相关负责人说:“要实现这些目标,就是要快干实干、争先进位,勇当‘六争攻坚’排头兵,抢占抢机遇、抢项目、抢人才‘三抢’高点,力争高水平建设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

  余姚坚持项目化推进,对每个“争”都排定了一批具体项目,如对城乡争优,排定了居住生活品质、功能服务品质、市民出行品质、村镇发展品质四大类等一大批项目。同时,实施清单式管理,聚焦“六争”分别制订工作方案和具体行动计划,一一明确各个项目推进实施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确保各类项目完成一项销号一项。

  只争朝夕促发展,“六争攻坚”,三年攀高,余姚已准备好了!

  招商引资再有新突破

  去年上半年,吉利汽车余姚项目开工,工期为28个月,针对项目“体量大、配套多、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项目所在的中意宁波生态园管委会协调攻坚,在项目报批初期,会同发改、国土等部门将项目列入浙江省、宁波市重点建设项目库,积极争取到1174亩的建设用地指标;在项目建设初期,协调国土、交通等部门,解决石料采购难题;在项目建设中,克服原材料短缺、天气寒冷等不利因素,该项目预计提前9个月竣工……

  一桩桩,一件件,是余姚与时间赛跑、争抢项目进度的生动写照。

  今年,余姚安排重点建设项目124项,总投资1110.16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7.7亿元,体量大、任务重。如何保质保量完成招商引资、投资落地是摆在余姚面前的“硬骨头”。

  余姚全面梳理、制订重大项目清零清单,逐月倒排时间表,制定每个项目的目标路线图,通过专题协调会、项目现场办公等方式,全力攻克征地拆迁、政策处理等突出难题,全面扫除影响和制约项目建设的一切障碍。

  项目争速背后是余姚招商引资、推进项目落地等服务效能的转变与增效。

  中意宁波生态园成立之初基础薄弱,在明确园区的定位及产业布局后,招商部门一改以往“土地+政策”的传统招商基调,以“金融引领+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作为招商主线,开创资本化、专业化、产业链化的招商新路径。

  截至目前,园区共引进企业46家,其中摘地、在建和投产项目18个,总投资超过230亿元,聚集了吉利领克30万辆新能源整车、华讯方舟地效翼船、精进电动动力储能等一批优质项目。

  项目争速体现在谋项目、抢项目的快准狠上,余姚谋划招引储备一批,抓住宁波创建“一带一路”综试区、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行动以及沿杭州湾特色制造经济带、沿余姚大道智能经济创新产业带和姚江文化产业带机遇,谋划一批带动力强、事关长远的项目,扩大产业项目储备,动态充实完善重大项目库。同时,依托中意宁波生态园、千人计划产业园等重大平台,发挥北京、上海、深圳等驻点招商作用,办好中国机器人峰会、阳明文化周、姚商大会等重大活动,“虎口夺食”抢项目。

  余姚力争全年新引进50亿级项目1个、20亿级项目2个、10亿级项目5个,签约总投资突破500亿元;全年新落地项目超50个,总投资超200亿元。

  智能经济再创新优势

  在平板电脑上用手指点击一个程序发出指令,只见一个身材高大的机器人,灵巧地挥舞着手臂,利索地把几个玻璃杯叠放在一起,成了金字塔状。这是位于余姚市的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院长、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甘中学团队最新研发的双臂柔性机器人,也是国内自主研发的首个十四轴双臂机器人。

  前不久,江丰生物自主完成国内首台全自动全视野免疫荧光扫描仪的开发,用于化验血液、肿瘤细胞等。目前是全世界检测速度最快的病理扫描机器之一,已在国内外600多家医院投放。“今年公司的目标产值是7000万元,还将加大与海外生物医疗企业合作的力度。”企业相关负责人说道。

  如今,余姚还是中国机器人峰会的永久举办地,智能经济、人工智能等流行词汇在这个浙东县级小城不是抽象概念,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

  余姚民营经济发达,然而,作为多年发展形成以家用电器、塑料模具、机械五金、化纤纺织为主的四大传统产业占大头的县级市,经济转型升级的突破口在哪儿?

  余姚以发展智能经济为主方向、主抓手,今年还制订了“产业争先”三年行动计划,精心抓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建设,加快构建35公里智能经济创新产业带,深化“全产业链”发展,紧扣新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三大领域,大力实施五大细分行业三年培育计划,集中力量培育发展若干智能产业集群,力争新材料等“五大新兴产业”新增产值150亿元,智能光电、机器人两个特色小镇新增产值8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半壁江山。

  余姚还突出企业在产业争先的主体地位,全力推进“350”企业梯度培育计划,着力形成基础厚实、结构合理、实力突出的企业梯队,实施智能化技术改造重点专项200个、智能化改造诊断企业100家。力争到2020年,新增百亿级企业1家、10亿级企业6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2家、宁波级单项冠军示范企业10家。

  产业激活经济。数据显示,去年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规上工业产值实现286.5亿元、14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8%、15.4%,完成工业投资262.5亿元。

  创新生态再上新水平

  仅仅考察两天,被誉为“世界膜界泰斗”的外籍院士就与宁波“闪电完婚”。日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黎念之与浙江“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姚力军签订项目合作协议,成为落户余姚的首名外籍院士。

  黎念之院士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裔科学家,国际分离科学界及化工界的权威、膜科学与技术的奠基人之一,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化工、石油化工、环境保护、资源再生利用等重要领域。由黎念之院士创立的美国恩理化学技术公司,拥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包含反渗透膜、纳滤膜及超滤膜制造技术在内的全系列高品质膜产品组合,可满足不同水处理应用领域的需求。

  姚力军的“江丰电子”、甘中学的“宁波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畅志军的“中科莱恩”……近年来,这些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开始活跃在大众视线内,但或许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这些专家都孕育自同一个地方。2012年9月,余姚挂牌成立浙江省内首个“千人计划”产业园,围绕新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展招才引智。据统计,目前产业园已引进和培育“国千”专家60位,“省千”专家30位,已投产项目47个。

  科技争投的一只脚踩在人才引进上。余姚全力打造全省的“人才生态最优市”,力争到2020年底,人才总量达到34.8万人,硕士(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达到7500人,国家、省“千人计划”人才分别达到100人、40人,市“3315计划”人才(团队)达到80个,高端创业创新团队和机构达到100个;人才对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引领作用进一步凸显,引进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达到200家,人才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0%以上。

  科技争投的另一只脚踩在创新平台和产业平台的引进和培育上。近几年,余姚通过“攀高亲”引进宁波市智能制造产业研究院、中科院协同创新体(宁波·余姚)、浙江大学机器人研究院(余姚)和中国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余姚研究所等高层次创新平台,积极开展技术、人才、资本等创业创新生态链的运行。同时,通过“搭高台”加快中意宁波生态园、智能光电小镇、机器人小镇等产业发展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新兴产业集中、高端人才集聚的科技创新高地。吉利年产30万辆新能源汽车项目首批整车将于年底下线,占地1500亩、投资50亿元的中意启迪科技城已开工建设。此外,还提出“招高手”,引进和发展清华启迪、姚商基金、工信基金等一批专业化公司和专业化团队,更好地吸引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资科技型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项目,推动产业与资本、技术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余姚力争到2020年实现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产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有效发明专利量等5项主要创新指标在宁波县市区排名前三位,实现争先进位。

  幸福城市再垒新台阶

  余姚原二轻宿舍超半数已签约户告别危旧房,迎来期盼已久的新居。这是余姚首个成功签约的危旧房改造地块,喜迁新居的住户们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余姚全力推进危旧住宅区和棚户区改造,加大“拆迁清零”攻坚力度,大力推行“模拟拆迁”“阳光征收”,完善“房票”安置模式,进一步改善人居条件和城市环境。

  在新一轮的城市品质提升行动中,“最具幸福感城市”余姚向“城乡争优”这道考题交出了美丽答卷。

  余姚全面启动城乡争优三年行动计划,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创新型生态城市的发展目标,牢牢把握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和不断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两条工作主线,全力打造一体化、绿色化的生态品质之城,去年成功创建了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

  品质之城在于便捷可感的服务。余姚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质量和内涵,去年以来,余姚市行政服务中心率先打破审批服务事项只能在工作时段或只能到实体政务大厅进行咨询、办理的传统做法,以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娱乐场所审批等较为复杂的审批事项为突破口,推出审批事项办理“私人订制”服务,打造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升级版”,打造24小时移动网上行政审批窗口,确保申请人少跑甚至不跑。目前,余姚市已梳理“私人订制”办事事项130余项,成立服务专员12名,已为140余家项目业主提供私人订制服务。

  可感的服务来自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铁军先锋队伍,让改革发展动力更强。余姚开展“党建争强、聚力攻坚”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各级领导班子实现党建和业务双强、结构和功能双优,真正使“一把手”成为头雁,副职领导成为专家,中层干部成为标兵。

  城乡争优必须做好乡村振兴文章。余姚梳理村庄空间布局,培育乡村造血功能,整治并重,拆改结合,通过整治项目落地、拆后空间的有效利用、低小散治理及低效用地开发再利用等,腾出空间,为镇村发展农家乐、民宿经济等提供资源保障,同时引导和培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吸引优质企业落户,促进绿色生态资源转化为产业优势,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

责任编辑: 安佳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