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破“玻璃门” 梳理优化惠企政策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通州区区长凌屹——
2019年03月09日 16:07:10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付奇

  近年来,全国各省市纷纷推出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江苏提出“不见面审批”,上海提出“一网通办”,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等等。涉及审批类事项的企业深切感受到了流程简化、办事时间缩短带来的便利。

  优化审批流程各地做了哪些努力?着眼长三角一体化,在打造优质的营商环境方面还有什么样的提升空间?

  “营商环境就是竞争力、生产力,哪里营商环境好,哪里发展就快;哪里营商环境优,人才、资本、项目就流向哪里。”

  全国人大代表、南通市通州区区长凌屹说,近年来,通州区紧扣“稳妥有序、质效并进、监管到位”的要求,不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通过跑出行政审批“加速度”,打好政务服务“组合拳”,完善监管执法“责任链”。通州在江苏全省简政放权创业创新环境评价中,连续两年排96个县市区第二名,营商环境成为通州新的比较优势。

  见微知著,作为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大省,江苏长期致力于优化营商环境。目前,江苏13个设区市、96个县(市、区)全部出台了“不见面审批”改革方案和“不见面审批”清单。江苏还建立科学有效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加强跨部门联合监管,做到“一次检查、全面体检”,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放眼更广阔的空间,长三角营商环境的一体化已迈出实质性步伐,一个统一的、法制化的、更优质的营商环境备受期待。沪苏浙皖如何打通“壁垒”,营造更优质、更大范围的“长三角”营商环境?

  以往,各项惠企政策分散在发改、工信、科技、商务、市场监管等部门,社会知晓度不高,企业查询很不方便,成为政策落地生效过程中亟待打破的瓶颈。这种情况在长三角各地都普遍存在。

  “这就需要让各地各部门出台的惠企政策有效落地,让企业有政策获得感,让企业真正感受到营商环境变化带来的利好。”凌屹以通州举例说,当地开展最新惠企政策全面梳理工作。一方面,做好“加法”。立足区情实际加强政策集成创新、优化政策供给,加紧研究出台《通州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等配套政策,放大“省+市+区”叠加效益,让企业尽享红利。今年,全区扶持企业资金总额将达到1.25亿元。另一方面,做好“减法”。全面梳理现行涉企政策,清理违反公平、开放市场规则的制度行为,分门别类将整改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确保企业轻装上阵、安心发展。

  凌屹表示,今年,通州将继续把最新惠企政策干货提炼出来,形成惠企政策汇编,通过相关活动向企业 “送政策”“送服务”,提高中小企业的政策知晓率。同时,进一步深入企业了解项目信息,建立项目库,安排专人进行跟踪服务,确保政策出台质量高、承诺兑现快,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凌屹说,营造更优质、更大范围的“长三角”营商环境,还需各自打通“壁垒”。既要加快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把科技协同创新作为合作的优先领域,加快推动区域产业协同发展,还要形成跨区域的联动政策,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

责任编辑: 贾歆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