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理”有份“党建攻略”请收好!

2018年10月24日 09:22:57 来源: 浙江党建网 作者: 记者 沈丹萍 李津 张东红

  浙理·颂歌——红色经典颂读

  立根铸魂  以文化人

  对话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

  记者:您觉得高校党的建设的关键是什么?

  吴锋民:近几年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始终坚持大党建的工作理念,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学校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整合党的建设各条战线,形成党建统合力量,引领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让党的理论灵魂和实践品格在学校生根开花。

  记者:近几年,浙江理工大学一直致力于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您是如何考虑打造“红色文化”这一品牌的?

  吴锋民: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积淀、创造、整合形成的特定文化类型,是中国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继承、发扬并创新好红色文化,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浙江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具有121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先后诞生吴先清、夏衍、黄廷鑫等多位革命前辈,广大师生在西迁办学中同仇敌忾,有师生赶赴抗日前线、奔赴延安、参加新四军的壮举,形成了独具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在继承前人优秀传统基础上,学校把红色文化育人作为新时期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

  目前学校已培育了一批具有创新性的红色品牌,如红色会址模型、手绘红色地图等都受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报道。下一阶段,我们要进一步把红色品牌做优做强做特,提高影响力,扩大辐射面,努力把我们的品牌推向社会,高扬先锋旗帜,传播理工声音,打造理工品牌,树立理工形象。

  记者: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抓严抓细抓实支部工作,打造坚强战斗堡垒,学校实施了党支部标准化建设,能否谈一下开展这项工作的考虑?

  吴锋民:高校党建工作要整体着眼、通盘考虑,在范围上做到“全覆盖”、在内容上做到“全方位”、在周期上做到“全过程”。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了《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这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重要举措。党支部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牢牢抓住党支部建设这个根本和关键,党的一切工作才能在基层落地、生根、见效。学校实施“基层党建标准化示范工程”三年提升计划,实行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目的在于希望通过党建标准化建设,分层分类提出具体标准,建立基层党组织可遵照执行、上级党组织可考核监督的标准体系,有利于党建任务标准不走样,解决改善基层党建落地不够的问题;希望通过党建标准化建设,使党建重心下移、资源下沉、政策倾斜,为基层工作创造必要条件;希望通过标准化建设,把党支部书记选拔好、培养好、建设好,增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力量,有效提高基层党建的效能。今年,第一批标准化党支部评定工作已顺利完成,66.9%党支部通过了标准化审核,可以说,通过标准化建设,党支部工作运行机制更健全,工作程序更规范,工作基础更扎实,党组织的每个“神经元”更充满活力、富有战斗力。

  记者:下一步如何做好党建工作?

  吴锋民:下一阶段,学校党的建设工作将以召开校第三次党代会为契机,努力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为实现“创新浙理、活力浙理、开放浙理、幸福浙理、清廉浙理”的愿景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实现这一愿景,将积极推进三项工作:一是聚力“政治建设”。加强政治建设,以党代会的召开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坚决维护”。二是聚力“服务中心”。学校党委进一步加强统筹谋划,将党建工作、学校中心工作和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努力实现百强高校建设目标。三是聚力“组织力提升”。继续实施“基层党建标准化示范工程”三年提升计划,推进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工程”,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推广“党建+”模式,不断筑牢组织体系根基,使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师生奋发进取的战斗堡垒。

  “浙理”的“党建攻略”

  9月,浙江理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2018级新生们上交了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 这些“准大学生们”结合专业所长,带回了家乡的红色景点手绘地图:黑白线条透出历史沉淀,水墨点点绘就青山绿水,或庄严肃穆,或地域风情,红色景点分外传神。

  原来,尚未报到的他们跑遍了家乡的红色景点,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用手绘的形式展示红色文化,在画板前接受了大学生涯的第一堂红色教育课。

  这是浙江理工大学独具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育人的一部分。作为一所具有121年办学历史的百年老校,学校把红色文化育人作为新时期着力探索的重要课题,激发大学生接受红色教育的思想认同,立好根,铸好魂。

  立足于立德树人这一根本,学校党委积极推进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持之以恒、理直气壮地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努力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发挥党组织对中心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且看浙江理工大学的“党建攻略”——

  强机制,

  “标准化”筑牢基层党建根基

  新学期开始,理学院辅导员、学生党支部书记胡丽拿到了《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

  “我拿到手册,让学生党员根据标准进行自我对照,党员们有章可循,我就不需要反复强调基础工作了。”胡丽说。

  这本手册是浙江理工大学党建工作标准化体系之一。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以来,为充分发挥党支部的主体作用和基本功能,学校党委开展了以两个“六个一”为主要内容的党支部标准化建设,形成了一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党建工作标准化运行体系。

  学校党委按照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班子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保障建设等6个方面设计了19条50款正向标准和1条6款一票否决内容,突出“两个维护”、牢固“四个意识”,进行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建设。

  此外,学校出台《关于推进党支部标准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党支部工作文件汇编》作为政策指导,进一步细化量化党支部工作任务,使每个基层党组织干有规范、评有依据、检有标尺。

  通过标准化建设,党支部书记主责意识得到加强,党支部工作更具规范,党员意识得到强化。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程刚告诉记者,党建不纯粹是党务部门的事,而是要一竿子插到底,实现党建全覆盖。

  所以,从2008年开始,浙江理工大学实现学院书记和党员院长互兼,促使党建跟业务工作更好地结合起来;在党员教师队伍建设上,积极推进“党建+学科专业”,发挥党员教师在教学科研、学科专业建设上的作用和优势;在党支部建设上,全面推进书记兼任系部主任、副主任,积极培育“双强带头人”等等。

  梁宗锁是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兼党委副书记,他明显感觉到,教师找自己谈心谈话的多起来了。学院也积极组织党外教师交流座谈、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组织的温暖,树立党在基层的形象,对高知群体发挥了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

  2017年以来,浙江理工大学高知群体申请入党20人,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17人,人数均比原来有明显的增长。

  育品牌,

  红色文化创作百花齐放

  今年5月,浙江理工大学体育馆西侧广场突然多了几座标志性“建筑”,中国馆、鸟巢、辽宁舰、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这些反映改革开放40周年成就的模型个个造型逼真,引人入胜。

  这是今年浙江理工大学举办的首届红色文化节的亮点之一。在红色文化节上,各二级学院的红色党建品牌百花齐放。

  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学生聚焦红色文化主题,“艺绘下姜”、“廉守初心”等漫画推陈出新,通过画笔丰富展现了习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反腐倡廉以及红船精神等内容,目前已创作了4000多幅红色漫画。

  建筑工程学院的学生党员们,精心制作了一批精巧美观的红船模型、中共历届会址模型,这批饱含了师生党员们心血的模型,目前已被浙江红船干部学院收藏。不仅如此,他们还开设“红色筑梦馆”深入乡村,融入社区,让更多人零距离接触并体验制作红色模型,弘扬红船精神。

  为什么要举办红色文化节?

  浙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吴锋民告诉记者,党建工作要落细落实。学校把红色文化资源作为开展爱国主义和党性教育的生动教材,学科专业与党建文化相结合,提升红色文化的渗透力和感染力,不断完善红色文化育人的长效机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如今,浙江理工大学的二级单位党组织积极探索和培育党建工作品牌,编印出版全国第一本通论性红色文化教育教材《红色文化概论》,以此教材作为“红色课堂”的教学依据。建立基层党建创新项目100余个,红色文化育人成为校园里一道不可或缺的亮丽风景。

  此外,浙江理工大学还成立红色文化研究中心,承办“红色文化研究与学科建设”全国首届学术研讨会,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色文化重要论述,提升红色文化研究的水平和功效,总结红色文化的形成发展规律和进一步建设的原则、途径和方式方法等,深化红色文化资政育人功能,弘扬红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结硕果,

  产教融合开启“浙理模式”

  近日,浙江理工大学象山针织研究院有限公司在宁波市象山县正式成立。

  成立的背后,凝结着浙江理工大学党员教师们的汗水与智慧,他们勇于担当,主动担当,在工作中起到共产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党支部书记陈慰来和他的教师团队们几乎整个暑假都呆在宁波。象山县针织企业高端人才不多,我们可以在技术指导、产品研发和新材料运用上帮助这些企业。”材料与纺织学院、丝绸学院党委书记祝成炎说。

  如今,研究院成功对接两家象山县针织企业,安排多名研究生进企业实习,既为企业解决一些技术难题,也提升了研究生的工作实践能力,效果显著。在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上,浙江理工大学迈出了坚实一步,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既帮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也为乡村振兴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仅是象山县,新昌县、上虞区、瓯海区……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选择与浙江理工大学共建实体产业研究院。此外,该校还在浙江建立了16个技术转移中心。

  “我们把业务与党建相结合,党员带头,党员干部们在科技创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程刚介绍,以往,浙江理工大学服务企业是一家一家对接,现在是区域内企业一起对接,新昌技术创新研究院胡旭东院长带了头,形成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浙理模式”。

  党建强,业务强。近年来,浙理千帆竞发,硕果累累。材料科学、化学、工程学居全球ESI排名前1%;再获国家科技奖4项,新增主持国家级重点重大项目20项;新增省部级以上平台17个。教育部创新团队验收以优秀成绩再获滚动支持,入选省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  

责任编辑: 邹姗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