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担当不作为就“摘帽” 常山推动干部“能下”常态化

2017年08月20日 12:21:21 来源: 浙江新闻APP 作者: 记者 何苏鸣 县委报道组 胡江平 钱李源

  记者日前从常山县委组织部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常山10名县管领导干部被免职、降职、改任非领导职务,另有56名干部被提醒函询、诫勉谈话、通报批评。

  这批被“处理”的干部包括推进项目不力的乡镇主要领导、评议较差的副局长和连续3年考核排末位的副科级领导干部等,他们虽无违法违纪行为,但因不担当、不作为、不胜任现职而被“摘帽”。

  “下”的渠道偏窄,一直是干部工作中的难题。近年来,常山县不断探索拓宽干部“下”的渠道,把“下”的对象从之前的违法违纪、健康原因拓展至不担当、不作为、不适应岗位的对象,明确规定每年按照县管干部、中层干部、一般干部总数各1%左右比例刚性实施末位管理。同时,把功夫下在平时,加强日常考察、考核和监管,不搞年终一次性“算总账”,真正让干部“能下”成为常态。

  “下”,要下得合法合理、下得干部服气。常山县委组织部负责人介绍,该县坚持“开大门、走大路”,列出含交办任务严重滞后拖延、热衷找关系等12条的“负面清单”,一旦触及就直接进入末位管理名单,还量化了31项扣分指标,由各责任单位按季提供信息,扣分超10分即列入不适宜担任现职建议名单。此外,常山还建立反向提名、开门评等制度,确保科学规范、公开透明。

  能“上”也能“下”,“下”了还能“上”。在建立容错免责机制保护干部的基础上,常山还对“下”的干部实行“新起点”计划,跟踪帮教、谈心谈话、一线重塑、专项考察等多措并举,明确“干好了重新提拔重用”,让他们既受惩戒、又受鞭策,尽快调整心态,重新投入工作。黄某曾是某乡镇的副镇长,因履职不为被免去领导职务,成为一名普通干部,但不久前通过“新起点”计划一线比拼,他重新被提拔为县里某重要部门的副局长。他说:“刚被免职时很灰心,但组织没有放弃我,给了我足够的机会来证明自己,也让我更明白作为一名党员干部担当作为的意义。”


责任编辑: 楼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