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特派员手记 | 蓝珊华:让村里人讲给村里人听

2024年11月25日 12:59:41 来源: 作者: 文化特派员 蓝珊华


我所结对的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龙尾山村,是一个以群众文化活动见长的村子,但是在接触的这小半年,关于理论宣讲,我听到最多的声音是——“没人会讲”“讲了村民也听不懂的”。的确,2000余人的村子,60周岁以上老人占了三成,在村里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听众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党员和普通群众,要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有收获,需要动一番脑筋,下一番功夫。

就在9月底龙尾山村与上虞区道墟街道称海村的文化走亲活动中,我们策划了“理论宣讲+文艺表演”的活动形式,村里擅长的是文艺表演,节目多到抢着上,但理论宣讲是他们的短板,人到用时没人上。怎么办?

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让村里人讲给村里人听,那就从村干部开始吧!龙尾山村负责基层党建工作的85后“小腼腆”徐冠华就成了“严选之子”。

还未出道就想退圈

拿起麦克风上台宣讲,意味着村干部要走出舒适区,挑战新事物。但是临到跟前,徐冠华就打起了退堂鼓,多次跟我讨价还价能不能不上台宣讲,他觉得自己不会——“讲不如不讲”。基层干部直面群众的利益与需求,理应有非常鲜活的宣讲素材。但现实情况用他的话来说,“半天憋不出个毛线”。

第一次触电理论宣讲,就直接上难度——挑战“脱口秀”,对于平时腼腆内向的徐冠华来说,无疑是“地狱级”难度,还未出道就有被宣讲“劝退”的架势。而首当其冲的便是打磨宣讲稿,于是,漫长的“打磨拉锯战”开始了。

当徐冠华绞尽脑汁拿出第一版宣讲稿的时候,不出意料,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我们老生常谈的内容一股脑儿被搬到了宣讲稿里,既没有重点,也缺乏亮点。如果拿这样的宣讲稿上台,我几乎能想象到台下观众发出的嘘声了。

帮帮团上线

熟悉基层理论宣讲的人都知道,百姓宣讲既不能没有故事,也不能全是故事,比较容易上手的就是先讲自己的故事。

接着,我就联系了柯桥区委宣传部,希望找一位经验丰富的专业宣讲员来帮忙指导,也是借这个契机,结缘了柯桥区文化特派员方舟老师——一位“有故事”的跨界脱口秀医生。

方老师结合自己的宣讲稿,从主题选取、开场白、故事取舍、内容衔接、收尾等环节逐一拆解式,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将宣讲的5分钟用到极致。

除了就地搬救兵,结合年轻人上网冲浪的优势,我也将线上宣讲案例搬到了徐冠华的手机屏幕上。在理论宣讲方面,我省的新时代理论宣讲工作做得风生水起,经常能在网络上看到相关的专题推送,于是,我给徐冠华搜罗了一些学习资料,比如“‘言之有理’之江潮声开放麦主题宣讲”的系列宣讲视频,随手打开一个,都是浓缩版的学习教程。

“边看边学呗!”徐冠华渐渐有了信心。

打怪升级,打开新世界

“磨稿虐我千百遍,我待磨稿如初恋。”反复推敲中“严谨构思”,打磨抛光中“脱口而出”,写稿子的“苦”,改稿子的“烦”,徐冠华直言,“算是‘沉浸式’体验过了”。

在第n版宣讲稿中,终于出现了比较接地气的故事素材——偷瓜。于是,以基层“偷瓜”故事为切入点,从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的今昔对比,徐冠华讲述了物质富裕之后人们追求精神富裕的生动变化,将烟火人间讲得热火“潮”天,在笑声中传递全会精神。

在方老师“知无不言 言无不尽”的帮助下,在我和村党总支书记王云良的软硬兼施下,一篇还算比较完整的宣讲稿出炉。这份宣讲稿也从村干部闭门造车的1.0版本,到专业宣讲员指导下修改的2.0版本,再到村干部自己按照实际情况修改的3.0、4.0版本不断迭代升级。


幕后故事:龙尾山村村党总支书记王云良为徐冠华抠宣讲细节。

在挑战不可能中爆发“小宇宙”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柯桥福全·上虞道墟文化走亲晚会”上,徐冠华迎来了宣讲首秀。

上台前,他还在不停踱步,心弦紧绷,然而,当主持人宣布他上台的那一刻,他深吸一口气,挺直了腰板,步伐坚定地走向舞台中央,一改害羞、内敛的面貌,“土话”频出,气场全开,将龙尾山村的变化娓娓道出。

这场脱口秀式宣讲首秀让认识他的人刮目相看,让不认识他的人对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了我很多惊喜——果然,人的潜能是无穷的。从观众的反应来看,这种接地气的宣讲方式比以往干巴巴的宣讲更具有吸引力。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柯桥福全·上虞道墟文化走亲晚会”上,徐冠华带来宣讲首秀。

令人更惊喜的是,在差不多一个月之后的“文化交融促共富 同心筑梦谱华章——上虞道墟·柯桥福全文化走亲晚会”上,徐冠华携村里擅长快板的五朵金花,以“脱口秀+快板”的合作形式带来宣讲,这一形式上的创新充分体现了基层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



在“文化交融促共富 同心筑梦谱华章——上虞道墟·柯桥福全文化走亲晚会”上,徐冠华携村里擅长快板的五朵金花,以“脱口秀+快板”的合作形式带来宣讲。蓝珊华 摄

从这个事情中,我也得到启发,想要打通基层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一方面可以试试发动村干部带头讲,讲村民能体会到的鲜活案例激发大家的情感共鸣,讲村民能体会到的身边故事拉近与大家的距离,还要变着花样讲以增强吸引力。尤其是面向老百姓宣讲,文绉绉不行,大老粗也不行。基层宣讲员作为宣讲界的新人小白,讲什么、怎么讲是绕不过去的问题,所以功课要做在前面,用群众思维讲群众爱听的话。另一方面,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比如联动有宣讲专长的文化特派员一起来做这个事情,从宏观层面上让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之后的活动中,且看我们的乡村“民嘴”如何真诚相见,激情呈现。

(作者简介:蓝珊华,《浙江共产党员》杂志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宣传周报》编辑部编辑,目前结对绍兴市柯桥区福全街道龙尾山村。)

责任编辑: 张嘉琪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