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短剧市场告别“野蛮生长” 各路神仙在“有序成长”下摩拳擦掌

2024年03月20日 18:22:12 来源: 潮新闻 作者: 本网记者 郑雪 蓝珊华 张嘉琪/文 陆伟/视频制作

(微短剧爆火,听听业内人怎么说)

泼天的富贵,如今倒向了微短剧市场。近些年,随着短视频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由其衍生而来的新型剧集形态短剧,成为影视创作蓝海。2024年的开春王炸,一分钟左右一集的短剧《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你没看过的话,都不好意思在朋友圈混……这些微短剧横空出世,凭借“短平快”的特点及“爽文题材”迅速爆红。与此同时,微短剧的相关版权问题与价值导向屡屡越界的情况也引起了各界关注。随着相关监管机构的介入,微短剧从“无序疯长”向“有序成长”方向发展,否则这一场富贵也会成为接不住的过眼云烟。微短剧从业者最近在忙什么?观众买不买账?各地为何在争微短视频基地?监管部门有何忠告?微短剧还能火几年?记者对此进行了多维度、全息化采访。

群演张泽在某微短剧开机仪式上 张泽供图

市场: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高达373.9亿元

在地铁抬头看看,或站或坐的小男生、小姐姐,都有可能在看短剧。不仅受年轻人喜欢,中老年人也沉迷其中,短剧也正在收割海外市场。

短剧受宠,是因为足够短。在这个快节奏的碎片化时代,大家更喜欢看充满反转、节奏快的微短剧。微短剧一般一集也就两分钟左右,无论是上班摸鱼,还是通勤间隙、茶余饭后,拿起手机就能看。

其次,是因为足够爽。女主复仇渣男,霸总护体;男主扮猪吃老虎逆袭……微短剧构筑起黄粱美梦,给人提供足够的放松价值,不用“烧脑”。

根据艾媒咨询《2023-2024年中国微短剧市场研究报告》,2023年国内微短剧市场规模高达373.9亿元,同比增长267.65%,如此发展下去,预计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短剧的兴起,除了与日俱增的庞大用户群体之外,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短视频平台、移动应用,这些平台为微短剧提供了展示和传播的空间,同时也是流量和经济上的主要收益方。

横店影视文化大脑指挥中心  横店影视集团供图

横店:微短剧有了准入门槛

“去年11月,国家广电总局明确从七个方面加大对网络微短剧的管理力度和细化举措,包括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专项整治工作。”横店影视文化产业集聚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专职副主任陈远京告诉记者,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规定,投资项目大的网络电影、网络微短剧等国产重点网络剧片需经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审查,并依法取得相关资质许可证后才能上线。

陈远京介绍说,横店集聚了1900多家影视企业,在微短剧热潮下发生巨变,在这里,场景、服装、器材、群演等影视产业链各环节需求都能随时满足,高性价比吸引众多微短剧剧组扎堆。“仅去年就有400多个短剧剧组在横店取景拍摄。”陈远京说,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微短剧剧组场景拍摄需要,他们从去年6月开始将横店一些闲置的综合楼出租,变为微短剧拍摄基地,涵盖公司办公室、医院、别墅、大平层、废弃工地等16个现代剧内景拍摄场景。“当下,微短剧行业不再是粗放无序状态,门槛越来越高。我们认为品牌定制的微短剧可能会成为下一个风口。”

张镱潇在监视器前给微短剧演员讲戏  陆伟摄

导演:多做精品化的正向引导

张镱潇是个95后,网剧导演出身,机缘巧合,2021年,某微短剧平台找他帮忙拍了一部网络小说改编的男频短剧《回到古代我走上巅峰》,那时候是整个影视行业最萧条的时候,张镱潇抱着单纯干活赚制作费的想法接了片子,没想到一经播出居然就火了。

“那时候遍地都是赘婿战神、穿越重生题材的男频剧,我也跟着拍了两个月,但发现现在微短剧市场更新迭代太快,这些题材慢慢已经不太有市场了。”张镱潇说,如今随着越来越多专业团队入局微短剧,微短剧从最初年龄层比较低,现在有很多年龄大的一些用户也爱看短剧,这无疑证明了微短剧市场多元化的重要性。对此,他希望微短剧除了在题材类型上能够多元化外,也能满足圈层观众的需求。“虽然情感类微短剧自带一些流量与关注度,但我们也在开发许多新题材,比如相对小众些的男性向喜剧,偏精品路线的正能量正剧等等,尽力去满足更多圈层的观众需求。”

编剧:剧本创作要更专业

现在的微短剧开始走精品路线,尤其是以咪蒙团队开始做微短剧为一个分水岭。现在各大平台开始对剧本的创意、内容有了更高的要求,逐渐向着精品化路线靠拢。

“懵圈!”余国梅脱口而出,这位在影视剧领域摸爬滚打近十年的编剧,最近被微短剧剧本愁的团团转。一个礼拜之前,她才从“北漂”变成“横漂”,原本以为自己对剧本那点事儿游刃有余,结果刚接触微短剧剧本,瞬间感觉自己像个刚入门的新手,经常困惑于这些“惊世骇俗”的剧本到底是怎么写出来的?

“一些微短剧单纯追求爽点、爆点,甚至出现色情低俗、血腥暴力等内容,对微短剧的长远发展是不利的,还是希望剧本的创作能更专业,至少先保证有正确的价值观。”以前动辄几万字的剧本余国梅也不在话下,而微短剧剧本虽然篇幅短小,但是要求却更“高”了,它需要编剧脑洞够大、思维够跳跃,也亟待行业持续加强规范。

群演:规范化管理是趋势

胡高峰60多岁,家在江西,退休前是江西省宜春市铜鼓县文旅新局的公务员,只身漂在横店10多年,现任东阳市横店影视城演员公会横漂党总支书记。

胡高峰很热心公益,跑来跑去传播正能量,近几年演过网络剧、微电影、短剧,有名有姓有台词的那种,如《御医风云》《一张烟票》《一份特别的礼物》《漂出来的网红》等,用他的话说,正派反派都有,戏路很宽,演基层干部最拿手,基本一遍过。“我是看着横店一年年壮大成中国一流影视基地的,目前横店演员公会注册的演员已达14万,常驻演员1万多,其中不乏演短剧的。我们就是大家的娘家人,因为我是其中一员,常常换位思考,既要规范管理,又要争取群演的合法权益。”

因为微短剧的爆火,家在四川、2012年横漂10多年的张泽,从群演转型制片人,创办了东阳艺欣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主要与人合作投拍短剧,他说今年投拍费用水涨船高,35万元起步,100万也稀松平常,所以不能把鸡蛋放在一只篮子里,有时候也要和三五朋友共同出资,共担风险。

杭州市临平微短剧拍摄基地“临影厂”  杭州市临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产业:复刻“横店”模式请谨慎

网剧持续升温的背后,显露着影视基地建设的高歌猛进。从1987年最早的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建设开始,全国各地争相掀起了影视“梦工厂”的发展热潮,大大小小的基地园区总量已有数千家。这其中涌现出了诸如中影(怀柔)影视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东方影都影视产业园、上海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等一批独具优势的出色案例。

经过30多年的发展,如今大多数影视基地已不仅仅致力为影视剧作品生产制作提供全面服务,也逐渐形成了场地租借、“影视+文旅”、发展影视主题公园等多样化的运行模式。尽管如此,盲目投资建设、同质化场景与内容的竞争、场地运营的巨额损耗以及配套服务与技术发展的短板依旧让这些“冒尖”的影视基地一度陷入发展疲软的境地。据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影视中心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的影视基地能实现盈利的并不多,80%处于亏损,15%处于温饱,只有5%的影视基地可以实现盈利。

放眼我省,杭州市余杭区、临平区以及衢州的衢江区都在建微短视频拍摄基地。近日,杭州市余杭区更是重磅宣布设立2亿元网络微短剧发展基金,给予网络微短剧上线备案、剧本创作、取景拍摄、研发创新等全链路扶持,支持微短剧企业、人才发展壮大。同样,杭州市临平区在过去一年,积极谋划以微短剧为引擎的多视听产业赛道,深入推进“1113”微短剧产业发展体系,聚力打造以微短剧为引擎的大视听产业高地。投资近亿元,打造全国首个微短剧拍摄基地“临影厂”,能够同时满足约近千人作业及其生活保障,实现剧组在园区闭环运作。再如经济发达的宁波鄞州区,平均每年有百余个剧组在取景拍摄,宁波(鄞州)博物馆更是一年接待了近20个剧组。

作为一种与文化、旅游和城市建设紧密结合的产物,影视基地的发展无疑要以先天禀赋为支撑,而随着影视内容制作呈规模化、精良化发展的需求日渐显著,后期则需要全产业链的延伸和体系化的构建。横店的成功,有着其独特的历史人文地理背景支撑以及多年的实践积淀,并且已经在业内形成无法撼动的优势。而如今的影视基地转型新建,若想继续靠山吃山,复刻“横店模式”显然已经不符合自身实际和当前的发展态势。由此,如何因地制宜形成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如何为基地生存和发展拓宽空间?这些都值得微短剧城门内外的从业者思考。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