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还可以这样解读金庸?原来我们也拥有侠客的日常!

2024年03月12日 16:15:00 来源: 作者: 本网记者 张嘉琪 文/摄

  在一个江湖渐远的时代,纪念金庸先生的热潮,仍一次次翻涌。  

  今年是金庸诞辰百年,正值西湖美景三月天,一场关于侠义精神与侠客日常的探讨在杭州纯真年代书吧展开,自由撰稿人张佳玮携其新书《侠客的日常》与一众书友齐聚一堂,共话侠情。

  站在记者面前的这位自由撰稿人,是许多网站的早期用户,在虎扑上写球评,在豆瓣上聊文艺,在知乎上回答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是他的日常。现在,这位爱聊篮球、美食、艺术、小说、历史的人,与我们聊起了金庸。作为一名“资深”的金庸迷,他理解的武侠人物有着哪些性格切面?他写下的《侠客的日常》重释了怎样的金庸武侠世界?当今时代又该如何注解“侠”的含义?

  自由撰稿人张佳玮与书友共话侠情

  从日常烟火中重新解锁金庸宇宙

  你是否偶尔也会这样,在日常生活里陷入侠客的白日梦?

  在人潮涌动中想象与敌手“过招”,在赠人“玫瑰”后潇洒退场……书的开篇便以作者“化身”侠客的幻想开始,张佳玮以文化漫谈的随笔形迹,将对金庸小说的研究和金庸先生本人的生平历程贯通,在命运流转、衣食住行中还原萧峰、杨过、郭靖、令狐冲、张无忌等武侠人物的日常与情感,以NBA比赛节奏解读武林实战,以美食家的热爱与好奇,还原传奇故事里的生活质感。

  印象中,武侠世界似乎是这样一个世界:人人都是武林高手,一言不合,抽刀见血。里面鲜少有凡人,没有我们熟知的社会规则,也甚少提及他们的经济来源和柴米油盐的日常百态。

  而将侠客们还原为可感可知、喜恶鲜明的个体,深究其所处环境和内心的波澜起伏,并以点带面,勾连起丰富的文化现象与世故人情,是这本书最大的看点,也是张佳玮不断重读金庸的方式。

  “我们一直念叨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个概念我不是从古书里学的,而是从郭靖那里学来的;就像《庄子》庖丁解牛游刃有余的道理,我是从《书剑恩仇录》里学的;道家以柔克刚的道理,是因为看了周伯通跟郭靖说的‘这饭碗是空的才能装饭,若是一块实心的,有什么用?’”说起金庸小说的诸多细节,张佳玮便滔滔不绝起来。正是长年累月的积淀与融通,他解构事物的角度新奇而多维,在谈话中不时引经据典,又忽地搬来古希腊神话横向“比划”,再或是如王家卫拍电影般从饮食喜好中解读人物性格,既有中外文学史的宏大关照与研究,也有抽丝剥茧的细节品读,让人不禁感叹:原来金庸还有这样多的“打开方式”。

  “我们现在经历的人生,也基本可以说是被金庸小说改变过了的人生。”在张佳玮看来,作者是可以影响读者,使他们集体人格内化的。就好比,萧峰的豪迈,郭靖的持重,杨过的至情至性,令狐冲的自由自在……正是从小读惯了这些,所以自然会对这些英雄心生向慕。而关于人生的许多道理,他也是在不知不觉中从金庸世界“淘”来的。

  《侠客的日常》 张佳玮著

  重释“侠”的现代呈现

  光阴流转,沧海桑田,金庸带走了他的江湖,也留下一个问号,诘问武侠的出路。

  这两天,一则“什么是侠”的百人采访片登上了各大视频平台的热门。网易游戏《射雕》项目组联合媒体邀约了100个各行各业的人进行采访,关于侠义精神在当下的传承,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

  侠到底是什么?金庸曾在一篇文章中说道:“仁是对大众的疾苦冤屈充分关怀,义是竭尽全力做份所当为之事。引申出去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如今,随着那股风靡一时的“武侠热潮”逐渐淡出大众视野,现代武侠的“侠”味似乎越来越淡了。面对社会整体理想主义精神的失落和想象力的萎缩,加之互联网多元化思想的不断侵蚀,现代的侠客精神又该何去何从?

  面对这样的提问,张佳玮思忖片刻,给出自己的理解:“其实从古至今,‘侠’已经不是上古时期以武犯禁的游侠形象了,现实生活中的‘侠’并不浪漫,就连金庸笔下的侠客也有难以为继的时候,在他最后几部小说里,人物行侠仗义的色彩在减弱,而追求个性自由的成分在增加。”

  尽管如此,“侠”依旧留存着不被时间磨平的锋芒,一如《神雕侠侣》中的柯镇恶,始终保持不畏强权、说到做到的姿态,不对生活的困境磨难“认怂”。“侠客的日常与精神可以视为一种姿态,即不畏强权,重信然诺,不恃强凌弱,做一个好人。若是能在此基础之上扶助弱小、伸张正义,同时不放弃追求个人自由的姿态,便是侠客精神在现代的最好呈现。”张佳玮从容说道。

  今天我们为什么再读金庸?

  弹指一挥间,百年光阴,时代浪潮翻滚,带来巨变,也于无声处,将记忆细细打磨。金庸,寥寥二字,却成就了一个武侠世界,其中承载的浓厚侠情,依旧被人们重温拾起。

  金庸最大的魅力,是其以一个深厚渊博的学者的角色,把离奇的故事,安放在中国传统文化这个土壤上。他把儒家的舍生取义,道家的自由自在,佛家的美学意境,法家的规则无情,还有墨家的任侠精神,冶于一炉,建构出一个五脏俱全、亦真亦幻的平行时空。就像刘易斯创作《纳尼亚》,托尔金创造《指环王》,这是一个自足的世界,它可以用自身的规则,来对一切做出合理解释。

  “我觉得金庸小说最大的魅力在于其把西方个人冒险的故事写法用于中国题材并阐释得足够出色。”这种独具中国性的精神内化和拓展在张佳玮看来,是金庸小说的最珍贵之处,个体、国家,在其中对立统一,并行不悖。

  互动现场

  而当今时代,如何通过不同的文本媒介阐释金庸小说的内涵?现代社会对金庸作品的诠释及其哲学思想的创新是否还动力十足?这些思考引起了读者们的探讨。

  “无论当下故事的外壳怎么变,其内核始终如一,即主角竭力克服困境,达到或达不到梦想,都试图与自己和解,这体现的也许就是一脉相承的侠义精神。”张佳玮语气淡然而笃定,“真正的经典是经得起时间洗礼的”。

  毋庸置疑,无论在武侠小说史上,还是文学史上,金庸的作品仍是一座丰碑,在时光的打磨中,依然展现出永恒的精神价值,这也正是我们今天依然在读金庸的缘由。这种价值,反映着金庸对真实生活的特殊情感,也投射出他对人类深层次的理想和根本愿望的思考。而其中对个性解放与人格自由的倡导,与今天人们的思想特质一拍即合,这也让金庸小说不断触达更多的年轻读者,唤醒新时代的“武侠”理想与想象力。

责任编辑: 张丽红
相关阅读